王霞丽、刘渭娉
延安市人民医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对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婴儿临床采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婴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新生儿的体重增加情况、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临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功能指标,有效提升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产 极低体重新生婴儿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1 引言
在产科,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是指胎龄在28-37周之间,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克的新生儿。对于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而言,由于胎龄较小,体重较轻,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整,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滋生机体抵抗能力比较差,生活能力也比较低,在临床护理中很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稍有疏忽,就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1]。对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有效增加体重、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是关键措施。对此,本院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实施临床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总结分析。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婴儿88例,其中男婴47例,女婴41例;体重1255-1500克,平均1358±34克,胎龄29-37周,平均34.7±0.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新生儿的基础资料相比较,P>0.05,没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2.2 方法
(1)对照组:临床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注重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定时检查保暖想的温度和湿度,定时测量新生儿体温,同时做好各项观察和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临床医师。
(2)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基础,实施综合护理方案,包括:
第一,制定护理方案。成立护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将评估结果告知新生儿父母,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第二,暖箱护理。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出生后,要立即将其放入温湿度适宜的暖箱,利用逐步复温技术确保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生活在舒适安逸、最佳环境温度的生活空间。暖箱温度要严格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的范围内。定时测量新生儿体温,每天实施一次沐浴或擦拭护理,同时要及时涂抹润肤油以有效防止体温降低[2]。
第三,体位护理。根据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确定适宜的临床护理体位;对于临床没有出现严重合并症的,在喂奶后应宜首先采用右侧卧护理体位,30分钟后更换为仰卧位湖里体委,床头同时抬高15°,由专职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护理。
第四,定期评估。根据具体情况,每3-5天对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进行一次评估,及时调整临床护理方案,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2.3 临床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新生儿体重增加情况、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2.4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并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以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体重增加情况对比
体重增加情况见表1,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1)对于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正确喂食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身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完整,因此在喂养母乳或人工奶粉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问题:第一,保持新生儿头高脚底的卧位体位,头部抬高15-20°。第二,对母亲喂乳进行指导,严格控制喂乳量和喂乳时间,通常情况下,每间隔1小时喂食一次;喂乳结束后,将婴儿抱起并轻拍背部,以利于体内气体及时排除;取右侧卧位以利于胃的排空,避免发生呕吐现象。第三,指导母亲先换好尿布再喂食婴儿,防止因换尿布导致婴儿呕吐;对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每次喂食前都要对奶瓶奶嘴进行彻底清洗并定期消毒,喂食的奶粉必须是新鲜配置的,喂食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4]。
(2)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的胎龄较小,身体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整,皮肤娇嫩、呼吸和代谢功能较差、抗感染能力较弱,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促进其快速康复和体重的增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关键[5]。因此对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开展综合护理,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有效提升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总之,本研究显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早产极低体重新生儿体重的快速增加、缩短首次排胎便和首次排便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爱红.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的护理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5):799-780.
[2]王玲玲.综合护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16(2):227-228.
[3]黄勇帆.综合性护理在极低体重早产儿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7):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