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必备:黄疸科普知识,请收藏!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柏惠颖
[导读]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且高发性病症,
        柏惠颖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 ,  山西 临汾 041000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且高发性病症,由红细胞破裂所致,释放大量的血清胆红素,进而导致患儿皮肤、黏膜以及巩膜液出现染黄症状;疾病进一步发展会诱发肺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展,进而对其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影响。
1、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
        很多刚出生的白嫩宝宝,会在2-3天后变黄,这就是典型的黄疸,而很多不了解真相的人,会给宝妈传递错误的信息,例如喂点葡萄糖、晒几天太阳,更有离谱者,会让宝妈停了母乳。在这里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各位宝妈,“晒太阳退黄疸”其实是民间的一种“土方法”,当然也被世界上很多欠发达地区用于治疗黄疸。确实,晒太阳是可以降低黄疸的,但是在晒太阳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充分暴露在阳光下。此时就有新的问题出现了,众所周知,新生儿的皮肤是比较娇嫩的,而皮肤充分暴露在太阳下,是很容易晒伤的,同时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也会明显增加远期皮肤癌患病风险;且就治疗疗效来说,晒太阳的效果也远不如蓝光照射。
        目前临床尚未有充足且直接的资料证明喝葡萄糖水可以退黄疸,反而大量的引用喝葡萄糖水,还会导致新生儿对母乳的摄入不足,减少排便而加重黄疸!因此建议各位宝妈,不要听信谣言,还是要加强母乳喂养,旨在促进新生儿的粪便更好排泄并退黄。
2、新生儿黄疸要紧吗?
        临床研究发现,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多数新生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分析原因,其实是新生儿年龄小、功能不完善,无法在有效时间内代谢体内多余胆红素,所以就发展为黄疸,且肉眼可见。而新生儿黄疸又有生理性、病理性之分。但是很多宝妈会问,该怎么区分宝宝到底是病理性还是生理性黄疸呢?临床数据显示,约有85%的新生儿是生理性黄疸,而生理性黄疸如果不是很严重,是不需要处理的。
3、正确区分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患儿皮肤以及虹膜会有发黄表现,同时绝大多数患儿还会有轻微烧伤,食欲也会有直接的影响,日常还有焦虑不安、躁动表现出现。
3.1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症状不同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会有一定的限度,患儿皮肤会出现浅黄色,眼白部位和口腔黏膜有轻微的发黄,但是手脚心却是正常的。而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全身颜色明显加深,主要以橙黄色为主,情况较严重者甚至会遍及全身。生理性黄疸患儿并不会出现严重适感,患儿吃奶、睡觉是正常状态,同时体重增长幅度也是正常范围。病理性黄疸患儿症状严重,部分患儿还会出现高烧、嗜睡症状。
3.2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不同
        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时间在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延迟时间一般在5天左右,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脸部和眼白部位是最早出现黄疸症状的。
3.3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严重程度不同
        生理性黄疸刚开始出现时,首先出现部位是巩膜,然后是脸部-和颈部,最后才会逐渐蔓延到四肢、躯干。但是病理性黄疸就不一样,后者的发展比较快,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黄疸症状,短则几个小时,黄疸症状就会从脸部发展至四肢和躯干。理所当然,手脚心也会有黄染症状出现。


4、病理性黄疸发生原因
4.1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最典型的就是先天性酶缺陷。
4.2母亲因素
        临床研究证实,绝大多数产妇伴有妊高症、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存在,而以上疾病的作用下,就会导致宝宝黄疸加重。同时母亲在生产前使用特殊药物也会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风险。常用的催产素等药物,会增高黄疸风险,同时分娩方式的选择也会增加黄疸发生风险。
4.3胎儿因素
        如果胎盘和脐带都出现异常,那么就会导致婴儿在内体内的生长严重受限,致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双胎新生儿,黄疸发生风险也比一般的新生儿高。
4.4血性因素
        很多宝妈是O型血,但是新生儿是A型或B型血,因此就极易导致ABO溶血的发生,而少见的RH血型不合等因素都会导致黄疸发生并加重。
5、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5.1针对生理性黄疸的治疗
        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说,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也不需要接受特殊的治疗,仅仅需要宝妈们勤喂母乳,确保新生儿每天的奶量,通过“多吃多排”这一方式就可以很好的加快体内胆红素的代谢,而黄色素也会逐渐褪去。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的让宝宝接触自然光的照射,但是一定要注意是早晚时间,因为早晚光线比较弱,不会把宝宝的皮肤晒伤,但是在该过程中一定要将宝宝的眼睛遮挡。
5.2针对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以临床各项检查结果为基准,遵医嘱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3m L/次,每天3次。后加服地衣芽孢杆菌颗粒(溶于温水),0.5g/次,每天3次。坚持用药5-7d。茵栀黄口服液属于中药制剂,其中的君药为茵陈,可在利胆退黄的同时发挥、利湿清热功效,黄芩为臣药,可以燥湿清热的同时解毒泻火;配合大黄可以退黄行血的同时健脾利胆,而甘草调和诸药,可以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利湿退黄。地衣芽孢杆菌颗粒属于典型的益生菌制剂,主要活性成分为地衣芽孢杆菌,可在抑制致病菌生长的同时调节肠道菌群,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茵栀黄口服液中叶酸、茵陈酮是茵陈的主要成分,而以上物质在降低机体谷丙转氨酶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价值,同时还可促进胆汁分泌并加快胆红素的排泄,而黄芩可以有效增加机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进而促进尿液的排泄,而联合大黄可以促进肠蠕动的同时确保胎粪顺利排出。甘草激素样作用显著,可以发挥很好的解毒效果。以此为基准联合地衣芽孢杆菌颗粒行辅助治疗,可加快黄疸的消退,进而强化患儿肠道代谢能力的同时治疗疾病。
6、新生儿黄疸的日常护理
6.1卫生干预
        严格控制好室内温湿度,确保病房环境和卫生的洁净;定时做好室内的消毒和清理工作,遵医嘱严格采取无菌操作,为患儿及时修剪指甲,避免其抓破皮肤。6.2光疗期间护理
        治疗前进行体温监护,并对患儿皮肤完整性进行检查,避免患儿皮肤有硬肿等出息;光疗治疗中遮盖患儿眼睛、会阴以及肛门,对以上部位做好保护措施,必要时还需包裹患儿手足。治疗中及时补水,防止患儿出息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6.3抚触护理
        抚摸患儿全身,尤其是腹背部,注意动作轻柔且适度,促进患儿胃肠蠕动的同时带给其安全感,抚触次数每天2次/d,每次抚触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
6.5健康宣教
        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提高其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度。治疗期间通过播放宣传片等途径提高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