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晓玲
大邑县芙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11330
作为在我国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的典型疾病类型,老年高血压对于老年人身体的危害性毋庸置疑。冠心病、心肾衰竭等疾病均与老年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伴随血压的逐渐升高,此类病症的发病风险也将逐渐增大。治疗老年高血压,除了应将自身生活行为予以改善,还应使用合适降压药物将老年人血压降到标准范围内。为保证老年高血压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明确其用药基本原则极为重要。
一、老年高血压特点
所谓老年高血压,简单来说就是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以上或(和)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疾病。从其发病的整体情况来看,该种疾病具有发病与进展均较为缓慢的特点,发病症状多不具有典型性或自觉性特点,因此发现该疾病通常在进行日常体检,或已经出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时对身体进行一系列检查后才会发现。除此之外,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如下:
1、收缩压与脉压均增大。该种症状在老年高血压群体中的产生风险多大60%。伴随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其收缩压有明显的上升表现,而舒张压却会在老年人年龄上升到60岁后逐渐下降,并伴有脉压增大的表现。作为对动脉弹性指标予以充分反映的关键数值,若观察到患者有脉压增大表现,则代表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提高,并遵循脉压增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大这一规律,此时患者死亡风险也有对应增大表现。
2、血压波动较大使得体位性低血压发病风险同时上涨。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其动脉壁整体僵化硬度明显提升,而其顺应性与颈动脉压感受器敏感性却有下降表现,简单来说就是患者自身稳定血压的能力下降。无论是情绪,还是季节,均会成为导致血压波动的因素,并会增大血压晨峰与用餐后低血压症状的发生频率。若老年人体位发生明显变化,则极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现象。该症状在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应用利尿剂以及扩血管类药物的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
3、节律异常与疾病共存。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日常表现的观察来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现象较为普遍。通常情况下,患有此病症的患者在夜间血压相较日间血压下降幅度通常被控制在10%以内,且此种情况发生风险极大;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是在患有老年高血压后常见的并发类疾病。不仅如此,若患者有过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史,则在患上老年高血压疾病后期复发率将会有明显增大表现。
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原则
从目前情况来看,老年高血压俨然已经成为了对老年群体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典型疾病,且由于其发病特殊性极易同时伴有其他类型并发症,致残风险极高。因此在临床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疾病表现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并预先采取其他并发症的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当下,治疗老年高血压仍然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其难以根治的特点使得患者需要进行终身服药,以免导致病情加重造成严重后果。
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合适的时间使用一定量降压药物后其血压将会逐渐恢复,而确保血压控制的实时有效性则是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因素。伴随时间的发展与进步,就生活习惯、工作压力以及饮食结构的过多变化因素,再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使得老年人群体中患有老年高血压病症的比例逐年增大。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群体用药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用药原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依照病症诊断结果明确用药类型。相较年轻人,老年人脑血流量减少了大约25%。若对药物治疗过分强调,极容易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有明显下降表现或降低速度过快的情况,甚至同时并发脑卒中疾病,威胁到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在对患者实施药物降低血压治疗方案时,应将具备明显指征作为落实方案的前提条件:(1)若患者已经将日常生活行为措施予以改善(半年以上),却仍有血压明显升高表现;(2)日常检查中发现患者舒张压持续性大于105毫米汞柱;(3)已经确认发现患者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有受损现象或并发症出现。
2、确保降压药物选择应用的合理性。由于老年人自身身体组织器官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在降血压药物影响下将极易导致多类型毒副作用。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具有增大直立性低血压发病风险特点的药物,常见的包括甲基多巴、美加明等;部分药物将会导致老年人靶器官损伤,常见的为肼屈嗪,应提高此类药物应用谨慎效果,一般多选择使用钙拮抗类药物;若老年人自身靶器官已经受损,则建议使用ACEI,靶器官良好者则建议使用β受体组织药物;若患者无明显应用利尿药指征表现则应尽量避免使用利尿药,主要原因是此类药物有较为明显的降低血容量作用,将增大患者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下降风险。若有应用此类药物的必须性,则建议使用吲达帕胺等专用的利尿降压药。
3、严控药物剂量。由于老年高血压的特殊性,使得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应予以慎重考虑,而关键的原因有两点:(1)相较年轻人,患有老年高血压病症的人群血压反射敏感性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在血压迅速下降后血压无法获得及时代偿条件;(2)老年人身体原本具有的自动调节功能有减退表现。正因如此,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采取初始小剂量的用药方案,应将用量控制在成年人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范围内,以起到缓慢降压效果,使其逐渐适应此类降压规律,将脑部对血压缓慢调节的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经过两周治疗后,其用药量可逐渐恢复至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范围内,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始终将收缩压保持在150毫米汞柱左右。
4、个性化与联合用药。由于在患者患有老年高血压的同时,同样经常患有多类型并发症。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作为医生需要以患者的不同个体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用药方案。通常情况下患者收缩压提高是该病症的主要表现,因此需要配合使用合适的钙离子拮抗剂以达到降低收缩压的目的。同时应用不同种类降压药能够将其应用优势充分发挥,该过程被称之为联合治疗。从实际治疗情况来看,使用小剂量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相较大剂量单药治疗效果要好得多,且所产生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心脑肾脏等靶器官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收缩压降低效果相对较好。
以上则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其病症具有一定特殊性,想要保证血压控制效果较为困难。因此患者需要首先将自身发病特点详细向医生予以阐述,以方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继而达到稳定降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