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的磁共振诊断准确吗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 蒋锋锐
[导读] 脑微出血,英文名称为cerebral microbleeds,简称为
        蒋锋锐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省资阳市,642350

        脑微出血,英文名称为cerebral microbleeds,简称为CMBs。脑微出血(CMBs)属于一种脑小血管病,主要是由于个体微小血管出现终末期病变,导致微小血管中的寒铁血黄素沉淀而引起的。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大脑皮层下(2)丘脑(3)大脑白质(4)大脑脑干(5)小脑结构。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一旦患有脑微出血(CMBs),就意味着患者可能会发生认知障碍或者是痴呆等症状。除此之外脑微出血(CMBs)的发生还会加大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的几率。
        脑微出血(CMBs)多发于老年人,主要引发病因为个体脑内微小血管病变,但同时可能也与个体年龄、血压以及个体自身所患心脏病等有关联,且据2010年相关报道显示,脑微出血(CMBs)的发生可能与人体尿蛋白的产生有关。在以往脑微出血的诊断非常困难,因脑微出血症状具有细小的特点,所以传统的影像技术根本无法诊断。近年来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可谓是得到了“质”的飞跃。当前临床上对于脑微出血的诊断主要采用的是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简称为MR),磁共振不仅可以准确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脑微出血,还可以清晰的展现患者脑部血管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大多数人对磁共振诊断脑微出血缺乏了解,则怀疑其准确性。那么到底磁共振诊断脑微出血准确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脑微出血的磁共振诊断准确吗?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影像学技术也是越来越完善,从以往传统的序列梯度回波T2*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渐发展为当前全新GPE-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检验精准性可谓是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刚刚已经向大家说到过了脑微出血症状具有细小的特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检验难度,而再加上传统序列梯度回波T2*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敏感度较低,所以根本无法形成具体的成像。而如果采用GPE-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则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患者病灶实际情况。即便是患脑微出血患者病灶细胞内存有铁血黄素,会导致患者大脑局部磁场分布不均,甚至还会与磁共振成像技术信号产生去相位,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GPE-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才可以检查出患者大脑中一些传统磁共振无法检查出的微小病灶,从而为后续脑微出血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做良好支持。据临床大量数据显示,与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相比,新型GRE-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脑微出血病灶检验结果要更具价值,因此临床上已将GRE-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作早期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除了脑微出血疾病之外,GRE-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还能够对脑出血型扩张血管以及钙离子抗结剂治疗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评估。
        总的来说,对于脑微出血疾病的诊断,GRE-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非常准确,不仅检测精准度高,且还可以将患者大脑内微小血管病变详细情况客观的反馈出来,从而为后续脑微出血患者的诊治提供良好支持。当前GRE-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
        2.脑微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首先是CMBs患者的核磁共振(MRI)表现以及分布:在GRE-T2*WI磁共振序列梯度回波上脑微出血表现为直径2毫米至5毫米的圆形或点状信号,但有时会表现为低信号或者信号缺失,且信号周围不存在水肿现象。相关文献上将这一信号表现称为IPH,即脑内点状出血,英文名称为intracerebral petechial 。还有的文献将其称为出血性腔隙,英文名称为haemorrhagic lacune。脑微出血常发于大脑皮层下、丘脑、大脑白质、大脑脑干以及小脑结构等部位,由于患者病发原因不同,所以每位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位置可能都不相同。但临床上大多数脑微出血患者出血位置多为丘脑,其余则为大脑皮层下区域以及幕下区域。当然临床上还有一些缺血性卒中患者也存在脑微出血症状,其脑微出血位置为大脑皮质下、大脑白质、丘脑以及脑干。相关学者经过实际研究后表明,发生在大脑皮质下以及丘脑等位置的脑微出血与个体脑出血等症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其次是CMBs的鉴别诊断:在实际磁共振诊断中,医生会将其他原因导致的GRE-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信号缺失纳入到CMBs的鉴别诊断中。虽然实际诊断过程中很难鉴别横断面上的微小血管影与CMBs,但只需要借助多层扫描仪来辅助鉴别,那么则可以很好的区分横断面上的微小血管影与CMBs。很多时候患者大脑基地节区的钙化症状或者是铁沉积症状的影像学表现与CMBs影像学表现类似,但CMBs影像学表现常常呈对称分布表现,如果从CT检查上来看CMBs则会呈现出高密度影。除了上述所说,还有一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CMBs影像学表现相似,即海绵状血管瘤。但与CMBs有所不同,海绵状血管瘤损伤症状较为明显,往往呈现为局部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且大脑实质损伤或者出血。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患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较为年轻,而患脑微出血的患者则多为老年人群,且在磁共振诊断上海绵状血管瘤呈爆米花性表现。
        总之,在临床上对于脑微出血的诊断C磁共振技术有着极高的检测精准度。除了脑微出血患者之外,其他疾病的患者以及患病人员都能够通过磁共振来检测自身是否存在脑微出血症状。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很好的诊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帮助医生以及患者选择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案。因此应大力推广磁共振技术在脑微出血疾病方面的应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