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误区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李刚
[导读]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的常见疾病
        李刚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0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的常见疾病,被称为“隐形杀手”,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5.7%。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骨质疏松症作为老年人常见病日益受到重视。该病极易导致骨折,会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所以正确认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很多人对骨质疏松却存在认识误区。
一、认知错误
        1、认为年纪大了才需要补钙。实际上,年轻人也同样需要注意骨骼健康。只有年轻时补充足量的钙,提高身体骨量的峰值,进入中老年时,才能延缓骨质疏松病的发生。与其年纪大了出现骨质疏松时再补钙,不如年轻时就注意通过平衡饮食等防患于未然。
        2、仅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一些中老年人骨头不疼不痒,感觉良好,就以为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实际上,大多数的骨质疏松,在初期甚至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现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如早期适当进行一些检查,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发生。
        3、迷信保健品商店。现在不少出售钙制品的商店为了促销,都专门配备了检测骨密度仪器,对顾客进行免费检测。一些中老年人往往仅靠这一项检测,就轻信自己患有骨质疏松,并大量购买补钙品服用。实际上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判断骨质是否疏松,还需要进一步作定量ct检查等才能确认。同时,补钙也不是越多越好,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并适量服用,才能取得应有效果,盲目补钙,反而对身体有害。
        4、认为骨质疏松只能在家里静养,或躺或坐。实际上,即使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也应该多参加运动,因为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骨密度,更助于骨骼健康。只是在运动中需要格外小心,以免运动不当发生意外。
        5、认为防治骨质疏松只需补钙。这也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实际上,补充钙片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效果,但合理膳食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补充钙片还重要。因为合理膳食,不仅能够促进钙质吸收和利用,而且补钙通过食补,比如多吃一些含钙较多的奶类、鱼、虾、豆制品等,效果反而更好。
6、骨质疏松是小病
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摔跤就会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骨折的危害及大。
二、饮食错误
1、食补不如药补
        在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方面,人们存在着几种不恰当的治疗理念。有些人盲目地认为“食补不如药补”,必须通过服用钙片等药物来治疗骨质疏松。


        这种理念是偏激,也是不科学的。无论是从何种角度出发,日常饮食依然是钙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如果每天喝一杯牛奶,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就能够从食物中至少获得400毫克的元素钙。因为这些钙是从正常的饮食中获得,就无须担心是否补充过头,也无须担心里面是否含有对身体有害的重金属。
        有些人因为乳糖不耐受,不能喝牛奶怎么办?没有关系,因为豆浆、豆腐等豆制品中也含有较为丰富的钙质。不过在吃豆制品的时候有点小讲究,别把豆腐和菠菜一起烧,因为菠菜中的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建议把豆腐和肉类一起烹煮,既美味又营养,更利于钙质吸收。
2、多吃虾皮、鱼骨能预防骨质疏松
        虾皮是广受大众欢迎的家常食材,许多人认为多吃虾皮能补钙,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虾皮营养丰富,素有“钙的仓库”之称,据测算,每100克虾皮含钙量高达991毫克,完全能满足成人的钙需求。
        这种说法确实不错,但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可行性问题。买菜做饭的朋友们都知道,虾皮是很轻的东西,100克虾皮放在碗里是很大的一大堆。一般取用半两虾皮就能做一锅美味鲜汤了。姑且不论喝下一大锅汤肠胃是否吃得消,每天都喝虾皮汤谁也受不了啊!当然,经常吃一些虾皮喝一些虾皮汤,对我们日常补钙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把虾皮当补钙的主力军,显然是欠考虑,也是难以持久的。
3、补钙就是治疗骨质疏松
        很多人认为,抗骨松的方法就是补钙,补钙就是治疗骨质疏松,这种观点是肤浅的。抗骨质疏松是一个综合治疗的复杂过程,包括正确评估、合理生活方式指导、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再评估等。即使光讲药物治疗,补钙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规范的骨质疏松临床治疗指南中,钙剂被定位于骨骼健康补充剂。或者说补钙仅仅是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中最为基础的基本补充治疗。我们需要全面治疗、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血钙正常就不会患骨质疏松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分别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将释放到血液中,以使血钙维持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骼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四、一旦骨质疏松,就无法增加骨密度,只能延缓其流失?
        诊断骨质疏松的客观依据是骨密度下降,那么是不是骨密度下降后就无法再增加了呢?根据我们临床所见,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合理治疗一年后,复查显示骨密度上升,说明治疗并非只是延缓骨质的流失,而是使骨质流失停止,是治本的。这一检查结果大大增强了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他们会配合医生,争取获得好的疗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