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患者如何进行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李小均
[导读] 阑尾是人体器官,又被称为蚓突
        李小均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卫生院611730
        阑尾是人体器官,又被称为蚓突,处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和回肠之间,呈细长弯曲状。它的根部连接在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较游离且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阑尾受系膜等的影响,可以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阑尾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它主要是指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的阑尾尾腔堵塞及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阑尾炎。其中,阑尾尾腔堵塞时,阑尾仍会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腔内压力上升,发生血运障碍;亦或阑尾管壁中的淋巴滤泡出现增生,致使堵塞管腔。而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则是由于结肠部位与阑尾互通,远端是盲端,阑尾堵塞时,远端的细菌会大量繁殖分泌毒素,对管壁造成破坏引发溃疡,再通过溃疡入侵肌层。理论上,阑尾炎在所有年龄阶段均易发生,但常发生在20-30岁的青壮年人群中,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升。
        虽然在日常治疗中,遇到的阑尾炎患者大多为急性的,但慢性阑尾炎患者的病例也呈增长趋势,慢性阑尾炎大多是由于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成功后,导致阑尾腔变狭窄,或是小粪石长时间滞留引起的,即是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的,也被称为继发性慢性阑尾炎;还有一小部分慢性阑尾炎患者可能是因为阑尾炎急性发作时,症状不明显,未能及时发现,致使病史较长,几个月到几年间间断出现右下腹疼痛的症状,此种类型也称为原发性慢性阑尾炎。临床上,对慢性阑尾炎患者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由于慢性阑尾炎患者病情相较急性有一定区别,手术的实施更具复杂性,因此对医生的要求也更高。
        在手术治疗时,一般优先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除该方式外还有开腹切除术的方式治疗阑尾炎。在进行手术前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如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手术工具的准备等。麻醉方式一般选择腰麻或脊膜外麻醉,另外对合并腹膜炎的患者还需给予抗生素治疗。手术的整体步骤基本包括确定体位姿势、切口、阑尾位置,而后处理系膜、保护阑尾及盲肠、缝合、结扎、残端处理、覆盖系膜、关腹等,开始手术治疗的第一步是合理选择具体的切口。在阑尾切除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视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切口位置,考虑的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病程长短及生命体征差异等,从临床诊治经验看,50岁以上患者或是病情诊断不清晰的患者,采取左下腹直肌切口的方式更为合适,能使手术操作过程中更为灵活,避免中途出现意外而重新选择切口;若患者年纪较小,病程较短,诊断较为清晰,则可以采用右下腹麦氏口。


        确定切口位置后,便可开始进行阑尾位置的探查与切除。相关研究表明,随着人体的逐渐发育和进化,阑尾已成为了一个不必要的身体器官,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成年前的阑尾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成年后的功能则逐渐退化,这其中的具体科学道理还要在后期研究中不断深入发掘并证实。阑尾的生理位置并不固定,长度大小也因人而异,一般的长度在5-7cm之间,偶有长达10-20cm或短约1-2cm的情况,直径约在4-7mm之间,大多存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无论其长度大小如何,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医生一定要认准三条结肠系带的汇合点即为阑尾位置。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具体方式为:从脐孔开10毫米切口,帮助患者建立气腹,在压力为10-14mmHg时即可置入腹腔镜对阑尾及腹腔内其他脏器情况进行探查,准确找到阑尾。若患者的阑尾没有受到病情的严重影响,未出现较严重的粘连现象,阑尾可以清晰暴露在视野中,则立即采取阑尾顺行切除术即可,在此期间需对炎症的范围进行观察,若有脓液,还需首先吸净腹部脓液;切除后要立即放入取物袋,以免使阑尾腔内粪液及其相关坏死组织污染腹腔,阑尾残端无需进行额外处理或包埋,若脓液过多,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若患者的阑尾盲端出现游离,粘连不太明显,但尖部存在粘连情况且包裹程度严重,则应先处理阑尾的根部,使用逆行切除法切除。若切开后发现整个阑尾的粘连情况都十分严重,包裹程度也高,则表明阑尾本身由于水肿的原因,脆性也变大,分离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对周围正常功能组织造成破坏,同时注意止血,直到分离过程结束。在对阑尾系膜的处理中,关键点在于准确的结扎方法,最好采取双重结扎方式确保安全。在对阑尾及盲肠的保护中,可用一块较小的干纱布对阑尾进行包缠,并用阑尾钳或者组织钳夹牢,再用盐水纱布围在阑尾根部盲肠周围,避免术中的污染。在缝合方面,需围绕阑尾根部在距根部0.5-0.8cm处盲肠壁上进行荷包缝合,要注意缝合时深及肌理处,但勿穿入肠腔内部,接着结扎阑尾根部。最后需对腹腔出血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没有出血现象后再放气关腹。另外若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超声刀技术,则无需血管夹,手术过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放置血管夹,若需要放置则将引流管放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交点,标本若小于10毫米可通过脐孔取出,直径大于10毫米则通过放置引流管的创口取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病灶部位与穿刺孔的接触,降低感染情况的发生率。
        当然,在手术过程中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或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腹腔残余脓肿、手术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有的并发症可在手术过程中加以预防,如加强术中切口的保护、彻底止血、消灭死腔做到预防切口感染,术后则需尽早离床活动,适当锻炼,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同时,在围手术期间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监测,及时消除其不良的心理情绪,促进手术治疗的成功和后续的康复。慢性阑尾炎手术本身难度不大,但需在术中遵循细致、耐心、严谨的操作原则,这样能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后期实现良好的康复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