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应用不同补液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对病死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何青松 唐婕 徐路
[导读] 此次主要探究创伤性休克应用不同补液方法进
        何青松 唐婕 徐路
        达州市中心医院  四川省达州市  635000
        【摘要】目的:此次主要探究创伤性休克应用不同补液方法进行院前急救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内接收共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传统补液法,研究组采用亚休克疗法补液,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输液量低于参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参照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指标高于参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应用亚休克疗法补液方式进行院前急救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补液方法;院前急救;病死率
        创伤性休克作为当前临床中一种危急重症疾病,患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病情十分严重,通常情况下,创伤性休克大多都是因为交通事故或者高空坠落而导致严重创伤引发,患者体表或者内脏会出现严重失血,从而导致循环血量供血缺乏而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尽快进行治疗,因此院前急救十分重要[1]。当前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主要以循环血容量补充为主要手段,是否能够有效补充血容量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补液方法治疗所取得效果存在一定不同,基于此,此次就创伤性休克不同补液方法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对象为创伤性休克患者,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月,病例数90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认符合创伤性休克诊断标准;②患者资料齐全;③知情并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②不配合者。利用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男女比重30:15,年龄界限25-60岁,年龄均值(41.37±2.55)岁;研究组男女比重31:19,年龄界限26-59岁,年龄均值(41.25±2.46)岁;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资料利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例如出血量控制、呼吸道与口腔异物清理等;参照组进行传统补液法,主要是根据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等原则,需要给予患者0.9%浓度500-1000ml平衡盐液治疗,速度控制在20-30ml·min-1,平均动脉压需要控制至少80mmHg,并给予血压监测。研究组采用亚休克疗法补液,当患者得到充分止血后,给予7.5%浓度高渗氯化钠进行静脉滴注,控制在3-40ml·min-1,以维持亚休克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输液量、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并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主要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进行检验,并用(x±s)表示,如果处理分析结果P<0.05,则可以表示统计学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临床指标
经统计,研究组输液量低于参照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高于参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

2.2并发症与病死率
经统计,参照组引发并发症14例,并发症发生率31.11%,患者病死例数33例,病死率26.66%;研究组发生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11.11%,患者病死例数4例,病死率8.8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X2=5.4040、4.8649,P=0.0200、0.0274)。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会存在较大出血量,所以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救治,则会导致酸中毒、低血容量等出现,从而危急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院前急救作为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十分关键环节,通过院前急救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而在该环节中,补液治疗为关键对症治疗手段,可以确保患者脏器血液正常灌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2]。
        以往常常采用传统补液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亚休克疗法治疗通过有效控制输液量与流速,可以保持血压处在较低水平,同时该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补液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机体代偿机制转变,改善患者机体环境,降低并发症发生[3-5]。另外,亚休克疗法还可以促使栓子脱落降低,改善血液循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综上,创伤性休克应用亚休克疗法补液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何强. 研究不同补液方法在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006(009):27-27.
[2]范益芹. 探讨传统补液法和亚休克疗法用于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005(005):P.44-44.
[3]秦洁. 对比研究不同补液方法(2种)应用于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J]. 人人健康, 2020, No.523(14):266-266.
[4]张耀秋. 限制性补液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应激反应及急救结局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 032(004):57-59.
[5]孙海中. 限制性补液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 西藏医药, 2020, v.41;No.150(03):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