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谭思敏 梁荣班 温秀娟
[导读] 分析视网膜病变(ROP)在早产儿中的发生情况和
        谭思敏  梁荣班  温秀娟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广东湛江  524001
        【摘要】目的 分析视网膜病变(ROP)在早产儿中的发生情况和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8.07-2019.06本院收治早产儿总共150例,依据有无出现ROP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资料差异,分析ROP发生有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早产儿中,发生ROP占30.67%;未发生ROP占69.33%。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吸氧时间长、高吸氧浓度、低Apgar评分、颅内出血、HMD、反复呼吸暂停、BPD及PDA均是ROP独立危险因素,OR值>1。结论 ROP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较高,且该病出现危险因素较多,需临床结合上述危险因素开展合理干预措施,以减少ROP发生。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早产儿;发生率;危险因素
        近些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技术进步,早产存活率有了明显提升,但视网膜病变(ROP)出现相应增多,当前已经受到临床高度重视。早产儿ROP指的是患儿视网膜出现纤维血管增生以及收缩,同时进一步引发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与失明,会严重影响其远期的生存质量[1]。当前,有关ROP出现机制暂未完全明确,同时有效根治方法较为缺乏。早期认识到疾病出现高危因素,并及时开展眼底筛查和干预措施,能有效避免病情继续加重,降低早产儿的失明率[2]。本文就ROP发生率和有关危险因素开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07-2019.06本院收治早产儿总共150例,结合有无发生ROP划分成病例组、对照组两组,纳入标准:(1)均是早产新生儿。(2)病例组均和ROP的诊断标准相符。(3)均取得早产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有关书面说明。排除标准:(1) 无法配合或者拒绝参与此次研究者。(2)无完整资料者。
1.2方法
1.2.1眼部筛查及诊断标准
        (1)眼部筛查:经复方托品酰胺开展散瞳处理,采取爱尔卡因进行表面麻醉, 后采取用RetCam (儿童广阈眼底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 尤其注意周边部的情况。(2)ROP诊断标准:将视网膜附近有、无血管区间产生分界线视为1期;将出现分界线同时呈现出嵴样隆起视为2期;将产生嵴样隆起病变且视网膜血管出现扩张和纤维组织增殖视为3期;将视网膜出现牵拉视为4期;将视网膜完全性脱离视为5期[3]。
1.2.2 危险因素筛查
        主要涉及性别、胎龄、吸氧时间、吸氧浓度、出生体重、Apgar评分、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HMD)、反复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动脉导管开放(PDA)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x2进行检验,以P值是否<0.05为判断标准。筛选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的指标,检验标准为α=0.05,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ROP发生率
        150例早产儿中,发生ROP共46例,占30.67%(46/150);余下104例未发生ROP,占69.33%(104/150)。
2.2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各项资料比对结果
        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及浓度、Apgar评分、有无颅内出血、有无HMD、有无反复呼吸暂停、有无BPD、有无PDA方面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3 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差异资料带入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吸氧时间长、高吸氧浓度、低Apgar评分、颅内出血、HMD、反复呼吸暂停、BPD及PDA均是ROP独立危险因素,OR值均>1,见表2:

3 讨论
        ROP属于儿童致盲一类主要病因,本次研究发现,本院ROP在早产儿中的患病率是30.67%,这和当前文献中报道ROP患病率10-34%的结论相吻合[4]。相信伴随早产儿有关管理技术日渐进步,ROP患病率将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当前,有关早产儿的ROP预测模型和有关危险因素分析的临床报道较为缺乏。本文通过分析早产儿ROP有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开展干预及处理,有望降低早产儿的ROP出现风险,提升出生人口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吸氧时间长、高吸氧浓度、低Apgar评分、颅内出血、反复呼吸暂停、HMD、BPD及PDA均是ROP的危险因素,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胎龄和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则ROP出现机率越高,考虑原因和早产儿的视网膜暂未全部发育成熟相关。(2)吸氧:早产儿的吸氧时间过长或者浓度过高,会使脉络膜血液内的氧张力上升,使得视网膜血管产生收缩或者闭塞,进而易引发ROP。(3)Apgar评分:早产儿的Apagar评分越低,则ROP出现机率越高。存在窒息的早产儿其视网膜处在相对缺氧状态,会引发视网膜有关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进而容易导致ROP。(4)合并其他疾病:存在颅内出血、HMD、BPD、PDA以及反复呼吸暂停等病的早产儿,发生POR机率较高,分析原因可能和该类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处在较低水平且存在大幅度波动有关[5]。因此,于临床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尽早采取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同时提升护理质量,防止动脉血氧分压波动幅度过高,并尽可能减短氧疗时间,调低氧浓度,以降低ROP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早产儿的ROP发生率处在较高水平,该病出现和危险因素较多,需临床结合各项危险因素开展有关干预措施,以减少ROP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淼,陈婷婷,苏毅华,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J].眼科学报,2020,35(4):249-254.
[2]陈金国,熊丽春,葛品,等.福州地区617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9,27(6):546-548.
[3]骆新瑞,杜娟,罗晓燕,等.四川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初步筛查结果及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5):813-816.
[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9,37(1):14-17.
[5]马俊苓,高琦,刘鸽,等.超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1,37(1):40-46.

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B010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