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上海市奉贤区金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03
摘要:目的:针对家庭护理管理应用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家庭护理,对患者护理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5.0%,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为(82.3±5.4)分,对照组为(72.7±5.8)分,P<0.05。结论:家庭护理管理能够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家庭护理;慢性病;生活质量
慢性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要高于青壮年,慢性病病程长,患者多需要终身治疗,因此,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患者死亡率也会升高。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自身的生活相关,因此,加强患者疾病的管理对患者病情康复有着直接的影响[1]。本次研究以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家庭护理管理应用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诊疗人员。干预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平均(66.5±5.7)岁,冠心病患者13例、高血压患者15例、糖尿病患者9例、慢阻肺患者3例,患者病程平均(6.7±2.4)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平均(66.8±5.5)岁,冠心病患者12例、高血压患者15例、糖尿病患者9例、慢阻肺患者4例,患者病程平均(6.5±2.3)年。患者无严重合并症;患者无认知障碍表现;患者无脏器功能衰竭表现。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管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告知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监督患者生命体征,离院前对患者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指导。
干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进行了解,同时指导家属和患者如何构建舒适的休息环境,按时对室内进行通风,保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指导患者做好自身卫生管理。
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结合患者不同的情绪变化予以不同的情绪疏导,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陪伴患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帮助患者稳定情绪[2]。
患者饮食当根据患者病情予以调整,患者要遵循其糖尿病、高血压饮食进行管理,同时根据患者日常喜好对饮食计划进行调整[3]。同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运动计划,患者运动以舒缓的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循序渐进,不可出现疲累感。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统计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量表总分127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风险事件发生率:干预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5.0%,P<0.05,详见下表。
![](/userUpload/80(869).png)
3.讨论
老年慢性患者病程较长,患者离院后仍需要加以管理,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常规护理管理仅能够在患者在院时予以管理,在患者离院后无法进行照管,而家庭护理管理则不同,其能够让患者在家庭中得到理想的照顾,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病情发展[4-5]。家庭护理管理同时能够监督患者治疗,对患者生活习惯、行为进行管理,有利于患者疾病控制,同时保证患者安全。
干预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5.0%,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为(82.3±5.4)分,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更高,证明家庭护理管理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万祖熔.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家庭护理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4):611-612.
[2]赵艳.家庭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8):125.
[3]王晓容,莫绍琴,李林妮,等.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预防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2):3477-3478.
[4]杨春梅,严永华,杨晓虹,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04):504-506.
[5]杨波,何彩娣.医院—社区联动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管理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