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阮锦标
[导读] 分析影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及解决方
        阮锦标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530012
        【摘  要】目的:分析影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消毒供应室492件医疗器械,数字随机编号法划入试验组与普通组(n=246)。普通组行常规清洗管理,试验组在分析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比两组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及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器械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消毒灭菌合格率均相对较高,与普通组合格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环境管理、工作效率及管理流程的满意度评分均相对较高,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提升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场所,肩负着院内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其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会直接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患者健康[1]。但是由于医疗器械类型较多,结构复杂,清洗难度较大,清洗中不够全面或者消毒灭菌不合格的问题时有发生。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需要提升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管理,及时分析现存问题且提出改进方案。文章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消毒供应室492件医疗器械,重点分析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消毒供应室492件医疗器械,数字随机编号法划入试验组与普通组(n=246)。试验组中普通手术器械163件,骨科器械49件,诊疗器械34件。在岗工作人员8名,均为女性,年龄24-43岁,均龄值(29.11±3.15)岁。普通组中普通手术器械164件,骨科器械48件,妇科器械34件。在岗工作人员8名,均为女性,年龄23-46岁,均龄值(29.11±3.15)岁。两组基础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可分组对照研究(p>0.05)。
1.2 研究方法
        普通组行常规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管理,由护理人员负责收集、清洗、消毒及包装处理医疗器械,按照流程操作且发放给各个科室。试验组在分析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如下。
1.2.1 专业培训
定期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介绍医疗器械清洗中常见的问题、影响因素及预防方式等。引入相关视频,强化宣教的质量。开展情景模拟活动,增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应急处理水平。在培训结束后,需要对工作人员专业理论与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2.2 规范流程
        制定完善的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管理流程,具体规范医疗器械清洗的流程、灭菌的流程及包装的流程等。每一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工作,手工清洗前,需要先佩戴专用手套,不可直接接触已经污染的器械;用清水冲洗一遍后置入多酶清洗剂浸泡10min,后应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器具刷洗处理。合理选择清洗方法与清洗剂,金属、塑料、乳胶以及玻璃的医疗器械,可以应用机器清洗;普通器械可选用手工预洗+超声波清洗+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不能机器清洗的,如复杂、精密的金属器械,则需要实施人工清洗处理。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消毒灭菌合格率进行对比。
        由各科室护士长及医生对不同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进行评分,分数0-100分。评分项目包含消毒供应室环境管理、工作效率及管理流程。分数高则表示对消毒供应室具体工作项目的满意度高。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0.0为统计软件,计量数字t值检测,x2计算计数内容,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普通组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治疗比较
        试验组器械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消毒合格率均相对较高,与普通组合格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医疗器械逐步应用到临床治疗中[2]。医疗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确保其无菌,是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重要措施之一。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易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清洗方式的选择等,均为影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关建因素,需要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管理及积极改进[3]。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即为根据现有问题,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器械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均相对较高,且试验组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环境管理、工作效率及管理流程的满意度评分均相对较高,优于普通组。相比常规管理模式,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能够通过专业培训、规范流程等方式,完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提升消毒供应室整体器械清洗质量的有效方法,对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持续优化、改进有益[5]。
        综上内容,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提升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率,管理价值较高且效果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消毒供应流程优化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及器械处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9):192-193.
[2]王艳丽,黄淑清.细节管理联合流程持续改进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09):75-76.
[3]莫承喜,符梅,黄素素.消毒供应室开展QCC活动对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06):1006-1008.
[4]陈秀娟.影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05):125-127.
[5]吕媛,袁亚宁,魏鹏燕,梁欢,王琳.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中的难点及应对策略[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3):504-5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