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
湖北省建始县人民医院 445300
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A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Ha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手术平均用时、患者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的安全性更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关键词: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
引言: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但部分情况下,由于手术造成的创伤、软组织损伤以及固定失败等原因,导致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严重疼痛,髋关节功能恢复不佳,降低了手术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选择前方、外侧及后方入路,不同入路下存在不同程度的优劣势[1]。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证明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A组男病患33例,女病患17例,入院时年龄33-68岁,B组男病患30例,女病患20例,入院时年龄35-70岁。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例中未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环节、骨髓炎患者、髋关节严重发育不良患者以及关节感染患者,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且均为首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排除了存在严重基础病症的患者以及不遵从手术要求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手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成平卧位,沿阔筋膜张肌内侧切开长度为8cm左右的纵行切口,将深筋膜充分暴露,将脂肪组织拨开,分离臀中肌和股直肌间隙,结扎旋股外侧的动脉深支。暴露并切开髋关节囊,在暴露的股骨颈上方和内下方放置拉钩,利用髋臼内上方的拉钩使股骨头暴露。将股骨颈截骨并将骨头取出。清理髋臼周围组织,将髋臼进行打磨,以配合假体的使用。将金属材质的髋臼杯和内衬进行安装。暴露股骨近端,将髓腔扩充,选择合适大小的股骨假体植入,将关节复位并检查假体在关节中的稳定度以及关节屈伸情况。留置引流管后将切口关闭。
B组:气管插管全麻下,患者呈侧卧位,健侧朝下,患侧在上方以便于手术操作。在髋关节后外侧行切口,长度在12-15cm左右。将皮下组织、阔筋膜张肌逐层切开,将臀大肌钝性分离。将髋关节内收内旋,使梨状肌充分暴露后将其切断。股骨头脱出后进行截骨,将髋臼显露并打磨,植入髋臼杯和内衬。使患肢内旋、屈曲,将股骨近端显露,根据股骨柄及股骨头大小对髓腔进行扩充,置入后复位髋关节。检查假体稳定度及肢体活动能力,将关节囊和外旋肌修复,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2]。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同样的康复护理,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手术后24h左右将引流管拔除。预防深静脉血栓,在必要时机进行髋关节活动训练。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者术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小于70分为差。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数据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检验用t,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百分率,检验用x2。两组数据比较下,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B组(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的平均手术时长(68.6±10.1)min,切口长度(11.5±0.8)cm,术中平均出血量(190.2±38.5)ml,住院时间(8.1±0.1)d。B组的平均手术时长(84.6±9.6)min,切口长度(13.4±1.0)cm,术中平均出血量(236.2±22.9)ml,住院时间(8.6±0.3)d。
3.讨论
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肌间隙进入髋关节,能够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减少手术引起的疼痛感,同时增强髋关节的稳定性,降低脱位风险[3]。本次研究结果与国内的其它研究结果相一致,均证明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促进预后,恢复时间快,手术安全性高,改善髋关节功能效果更好等优势,应代替后外侧入路,成为首选的手术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蒙德,朱圣旺,祁文,等.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广西医学,2020,v.42(02):27-32.
[2]桑伟林,朱力波,陆海明,等.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000(005):584-588.
[3]陈朦村,杨述华,叶树楠,等.直接前路与微创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011(004):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