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李天杰 王喜
[导读] 观察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
        李天杰 王喜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550081)
        摘要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0例为对照组,30例为实验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6年01月至2020年06月;对照组仅给予光动力治疗,实验组应用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色素沉着程度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色素沉着程度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平均色素沉着消退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部扁平疣选择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面部扁平疣;火针;光动力治疗;疗效;分析;
        扁平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传染性,常见家族群集发病。该病好发于面部,表现为面部皮肤表面米粒大至绿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较光滑,质偏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可见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称为同形反应,长期存在的扁平疣可融合成片。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也可发于手背及前臂等处,有时伴发寻常疣。根据典型皮疹容易诊断。因该病好发于面部,对患者的美观及生活质量均带来影响[1]。且该病具备传染性,故患者治疗愿望强烈,既往外用药物、内服药物治疗,有疗效不确切,治疗时间长的缺点。很长时间以来,临床上广泛使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较为肯定,但容易产生疤痕、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并发症,目前虽仍运用于手部、前臂等处,但限制了其在面部扁平疣治疗中的开展,而且此类方法容易出现复发病例需要重复治疗[2]。近年来,光动力成为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一个全新选择,光动力治疗有效,不会遗留疤痕和长期色素沉着,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但我们观察,单用光动力治疗,治疗周期偏长,一般需要3-6次才能消退疣体,因光敏剂(氨基酮戊酸)昂贵,故治疗费用大,因治疗次数多,治疗后色素沉着持续期偏长[3]。基于此,本研究意在观察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寻求一种更为高效、安全、价廉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0例面部扁平疣患者,由两名皮肤科医生通过皮疹特点判断确诊,不典型病例加用皮肤镜检查确诊,患者随机分2组,其中30例为对照组,30例为实验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6年01月至2020年06月。实验组当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9-58岁,年龄均值为(21.95±5.75)岁;病史1-4年,病史均值为(1.90±0.23)年。对照组当中,有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8-59岁范围之间,年龄均值为(23.90±5.80)岁;病史1-3年,病史均值为(1.45±1.1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呈均衡分布,所有患者治疗前四周内无系统或局部使用抗病毒药物病史,排除精神异常患者、癫痫患者、卟啉病患者、既往皮肤光敏感病史、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光动力治疗,具体方法为使用注射用水稀释氨基酮戊酸散配制成10%浓度的溶液,均匀涂抹在患者的皮损周围,依次平铺保鲜膜、遮光膜于面部并作固定,避光2小时,随后使用光动力治疗仪照射,光的波长为635nm,光源与皮损处距离为10cm,输出功率为120mw,能量密度为70-100mw/cm2(视患者耐受情况调节),照射时间20min。7-10日治疗一次,治疗终点为疣体脱落。
        实验组应用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光动力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火针治疗在光动力治疗之前,火针的操作具体如下:患者对于疼痛耐受差者,提前外敷复方利多卡因凝胶麻醉术区,常规消毒,选择7号一次性注射针头;以酒精灯加热至针头发红,迅速对疣体作重复浅刺,至疣体表面发白,随后立即常规光动力治疗。7-10日治疗一次,治疗终点为疣体脱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即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SPSS17.0系统,计量资料描述为(x±S),经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为百分比(%),作卡方分析。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名皮肤科医师通过放大镜判断面部疣体完全消失达到治疗终点,两组均能达到疣体完全消失(P>0.05);对照组治疗次数最少为3次,最多为6次,其中有两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自身原因退出,中转激光治疗;实验组治疗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2次,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次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增高,时间成本增加。实验组的色素沉着平均消退期为治疗结束后35天,对照组的色素沉着平均消退期为治疗结束后91天,实验组的平均色素沉着消退期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实验组、对照组,在照射时及照射后1周内,瘙痒感、灼痛、红斑的情况相当(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疤痕发生和色素减退发生(P>0.05);但两组均会出现色素沉着,经过观察,色素沉着均能消退,其中实验组有21例出现色素沉着,对照组有27例出现色素沉着,对照组的色素沉着程度明显重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终点后观察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
3讨论
        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所致,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疣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婴幼儿相对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根据疣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口腔疣、咽喉疣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扁平疣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面部扁平疣仅发生在面部的皮损且伴有红斑时,容易与寻常痤疮的皮损相混淆,或两个病同时存在时容易漏诊[4]。
        西医认识到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治疗面部扁平疣,主要通过各种物理手段破坏疣体,虽然面部扁平疣属于良性疾病类型,有自限性,但大多数患者反复发作、病程绵延不愈。光动力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需要使用光敏剂,临床上常用的氨基酮戊酸是一种天然的亲水性小分子化合物,作为血红素合成途径的前体物质,本身没有光敏性。当局部给予大量外源性氨基酮戊酸后,肿瘤细胞或增生旺盛的细胞会优先选择吸收氨基酮戊酸,并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终在线粒体内生成大量光敏性物质原卟啉Ⅸ。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源照射,原卟啉Ⅸ会被激活,吸收光能转化给周边氧分子,生成单态氧、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从而发挥光动力效应。活性氧可直接杀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激活局部抗病毒免疫,发挥治疗作用[5]。临床观察单用激光或冷冻,复发率高的原因,可能系HPV病毒的潜伏感染和亚临床感染未予干预,有研究提示,光动力疗法可能对亚临床感染有效,所以光动力治疗后复发率较低[6]。光动力治疗方案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疼痛、瘙痒、色素沉着等,但是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7]。
        中医认为面部扁平疣属肝胆少阳经或怒动肝火、或风热血燥、或风客淫气所发。一般认为,面部扁平疣的病在少阳,病机是虚症,本虚标实。火针疗法为选择特定针以实施加热、烧红后,运用一定手法速刺疾出于病变部位或腧穴部位,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8]。《外科枢要》相关内容可知,火针为以热制热,对局部刺激可调和气血,可软坚散结,可调节阴阳平衡以疗愈疾病[9]。现代中医认为火针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气运行、排除机体邪气的作用[10]。目前临床上,火针已经越来越广泛应用在扁平疣的治疗中。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平均治疗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色素沉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色素沉着消退期显著短于对照组,肯定了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扁平疣患者的应用优势。综上所述,积极采用火针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扁平疣,能够有效地清除疣体,减少患者治疗次数,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从而让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治疗后患者色素沉着程度轻,持续期较短,能够较快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黎毅,范琴,姚艳,等. 扁平疣药物及光电治疗的研究进展[J]. 激光生物学报,2020,29(6):501-505,522.
[2]蔡向云.ALA-PDT疗法联合维A酸乳膏、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治疗面部顽固性扁平疣的分析[J].江西医药,2020,55(8):1122-1123.
[3]应瑛.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面部顽固性扁平疣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24):37-38.
[4]王花静,刘冬梅.自拟祛疣汤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顽固性扁平疣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6):424.
[5]王秀丽,顾恒,于波,等.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皮肤科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1):1-9.
[6]刘全忠,徐金华,王千秋,等.尖锐湿疣诊疗指南(2014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8):598-599.
[7]樊娟丽,杨改娥,郭志萍,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液氮冷冻治疗颜面部顽固性扁平疣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8):2412-2414.
[8]周双琳,王聪敏,王昱惠,等. 火针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难治性扁平疣疗效观察[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0,13(3):153-156.
[9]万聪翀,刘丹敏,张汝芝,等. 10%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面部扁平疣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6-19.
[10]宋文婷,张金娥,景焕,等. 2940nm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多发性难治性扁平疣的临床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8,47(3):186-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