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宝璇 侯桂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510000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配置中心儿科静脉用药配置常见问题及效果。方法:通过PIVAS分析儿科静脉用药配置中常见问题,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建立科内规章制度、完善流程并加以严格执行,令静脉配置各环节紧密衔接。结果:就静脉配置中心儿科静脉用药配置常见错误进行分析,提出安全管理策略。结论:有效干预措施在儿科静脉用药配置中的应用,能够对药物进行规范调配和安全使用,为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提供保证,促进静脉配置中心工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儿科静脉用药;静脉配置中心;配置错误;常见问题;效果
临床治疗中药物静脉治疗的方式较为常见。PIVAS即药物静脉治疗,就是在符合GMP标准的情况下,由专业人员在静脉药物特性操作环境下依照规范程序配置静脉药物,保证药液的安全化、无菌化与高品质化,优化临床服务。治疗效果、患者经济负担等均与临床用药合理性密切相关。对于儿童来说,其用药必须谨慎,保证精细化与准确化,以降低药物对身体器官发育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究PIVAS中儿科静脉用药配置常见问题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本院由药师组建的PIVAS,主要负责各病区静脉用药配置,以抗生素、普通电解质类、静脉高营养类及细胞毒性类药物为主要配置种类。就2020年1-6月所出现的49例内部差错开展具体分析。
1.2方法
1.2.1对策
就溶媒名称及数量进行仔细核对,集中精力调配药物,对瓶签提示进行仔细观察,选择恰当规格空针分零,确定固体药液及液体药液医嘱量。配置中需把握药品种类,按照标准将未调配药物与成品药物存放于指定位置[1]。遵循“一对、二看、三算、四配置”的原则进行操作,操作期间不可谈论无关话题。排药期间分开放置相近药品,单独放置高危药品,做出警示标识,就易混淆药品资料进行收集并公示。配置前准备好相应物品,在箱内恰当放置配置好的成品。配送期间减少颠簸[2]。依照规程单组配置,及时作出标识,出仓时进行复查。为避免漏液应降低穿刺几率,可依顺序逐次加入药液混匀。改进标签,通过字体加大加粗等重点突出标签以确保醒目。
1.2.2干预
其一,落实安全教育。静脉配置中心人员相对年轻化,对于药品调配的危害性缺乏深刻认识,严谨度不足,思想难以保持高度集中,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静脉配置中心应当明确科内核心精髓,落实安全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用药安全管理,保证作风严谨化,细化落实责任,加强临床随访[3]。配置药物期间应集中注意力,并给予患者以爱心和关心,通过手脑协调应用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服务的优质化。
其二,强化操作规章制度与流程。制定年度操作规章制度、季度学习计划并落实考核,就操作流程学习计划加以制定。操作培训中以配置人员为对象,依照标准流程进行药品配置。参与调配人员需以半年为间隔进行考核,确认通过后方可上岗。
其三,重视院感环节。PIVAS环境洁净,需强化无菌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消毒清洁制度加以贯彻执行。一次性注射器管理方面应加大力度,待使用后立即毁形,以保证处理规范。定期监测空气微粒、浮游微生物,通过检查优化设备性能,做到符合标准的无菌配置。工作人员应保持手部卫生消毒,不可佩戴首饰或化妆,以防范细菌进入调配间,加大监督管理和检查,确保这一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其四,完善查对制度。
调配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双人复核制度并认真实行,规范操作,从名称、剂量、浓度等方面对药物进行仔细查验。针对差错事故建立登记制度,一旦发现重大差错事故,应当立即上报。
其五,加强业务学习。PIVAS成立后,积极优化药物服务模式,不再局限于单纯供应保障,而是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并重视药师职能的强化,不再局限于单纯药物注射,而是向药品调配转变,提升药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临床药学也获得良好发展[4]。通过业务学习的落实,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知识技能,降低儿童静脉给药中问题发生几率。业务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贝是临床疾病理论知识学习和科内药学知识培训。在临床疾病理论知识学习中制定学习计划,正确认识疾病,合理安排用药,对不良反应进行控制,促进药物疗效发挥。在科内药学知识培训方面,每周、每月组织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分析并整改近期问题,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综合分析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管理措施,降低差错事物与医疗纠纷发生及率,为输液安全提供保障。
2结果
2.1人为因素
其一,溶媒量偏差。儿科用药情况特殊,存在非整瓶整支的情况,因而多余溶媒未排、多排或少排等问题极易出现。这与溶媒量核对不准确、标签粘贴时溶媒规格错误、加药时溶媒量计算偏差、液体抽取准确度不足等均存在一定关系。
其二,未加药物或加药不准。未去瓶盖即送往病房,成品颜色不正确等为常见问题,其原因在于,混乱放置配置完的成品与未配置的溶液,导致传出仓外进入临床。成品与未调配溶媒存放不规范,同时加多组药加大了漏加风险。溶媒或药物加入错误的原因在于,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排药、冲配制度等。排药错误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药品外观、名称与颜色相似,调配及核对操作并不准确[5]。
2.2物与法因素
其一,推注泵漏液。儿童群体静脉用药阶段必须要严格控制推液总量与输液速度。一般使用静脉推注泵来为新生儿及病情严重的儿童用药,推注泵漏液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针头并未紧密连接针栓、药品易产气、装篮阶段成品相互挤压、人工输送阶段过于点拨、配置阶段反复穿刺瓶塞等所导致的。
其二,配置给药途径错误。静脉滴注与静脉推注是比较常见的给药途径,一旦两种方式下药物存在配反情况,则会导致问题出现。
其三,相似药品操作流程查对执行不严格。在排药或调配相似药品阶段,操作流程不严格会导致调配错误。这一方面常见药物为氨甲苯酸与氨基己酸、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等。
其四,复核查对。常见问题为成品药物核对中,并未逐项核对,仅查看药品包装而忽视药名等。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连续操作、注意力不集中、盲目追求速度等所导致的。
3结论
PIVAS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致力于提供临床产品与药物服务,为保证护理安全性,必须要保证药物调配的准确性,严格依照流程进行操作,保证输液质量。儿童静脉用药阶段,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服务,确保静脉配置中心各项配置的安全性与高效性,保证服务高质量化,提高患儿满意度。实际工作中有必要积极改进,依照规范流程走,保持严谨认真,降低配药流程中错误几率,确保用药安全,有助于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颜莉. 儿科静脉用药在静脉配置中心配置错误常见问题分析及干预[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 034(003):468-470.
[2]王志慧, 张艳华, 丁奕,等. 北京肿瘤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错误及干预效果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8).
[3]王静.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干预措施[J]. 特别健康 2020年11期, 139页, 2020.
[4]韩莉莉, 丁盼盼, 邵华,等. 儿童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 v.37(02):124-127.
[5]刘凤华.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医嘱不合理用药分析[J]. 饮食保健 2020年7卷26期, 75页,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