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新容奇医院,528303
摘要:目的 监测管理消毒供应室对于控制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和2020年7~12月为两个测试阶段,对需要清洗的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第一阶段为对照组,也就是对器械的常规消毒处理,第二阶段为观察组,也就是通过监测管理对器械的消毒处理,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范条例执行,并成立消毒供应室质量监督小组进行监督。结果 质量监督小组反馈,观察组的消毒灭菌质量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感染率上观察组比对照组低,而且在医生使用满意度上,观察组也比对照组高。由此可见,消毒供应室的监测管理对于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十分有效。结论 对于控制器械的消毒灭菌采用监测管理的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手术质量,降低院内术后感染风险,适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器械的消毒灭菌;监测管理;监测管理的作用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预防感染。而医疗器械的消毒供应室则是无菌器械的保障地,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部门,合理的监测管理能够大大提升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防止病菌传播,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术后感染,使患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6月和2020年7~12月为两个测试阶段,对需要清洗的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且消毒供应室的消毒设备符合标准,能够完成此次测试。同时选择了20名临床使用手术器械的医生进行配合,涉及不同科室、不同类型的手术。
1.2管理方法
第一阶段为对照组,也就是对器械的常规消毒处理,第二阶段为观察组,也就是通过监测管理对器械的消毒处理,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范条例执行,并成立消毒供应室质量监督小组进行监督。
1.2.1首先,对医疗器械的清洗,因为器械使用后多有血液、黏液等粘附,所以彻底清洗是有必要的,然后进行消毒,且必须本着先清洗后消毒的原则。对材质不同的器械进行分别清洗和消毒以及保管。再就是,在回收过程中,密闭性回收污染器械,减少污染源,对回收器械进行严格分类,并做好标识进行存放。
1.2.2淘汰了过去用水长时间蒸煮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是首选,只需半小时即可达到消毒效果,然后使用消毒仪器进行消毒,也就是化学消毒。最后进行干燥处理,防止器械生锈。
1.2.3 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后的器械进行严格把关,器械的包装材料质量必须达标,并且注明器械名称、消毒时间、有效期限,以保证器械使用前的无菌状态,确保质量可追溯性。
1.3 观察指标
质量监测专业人员对两组操作进行打分,对回收、消毒、包装等环节进行评估,并对消毒灭菌合格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通过具体指标检测器械合格率,保障了器械的安全性,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质量监督小组反馈,观察组的消毒灭菌质量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感染率上观察组比对照组低,而且在医生使用满意度上,观察组也比对照组高。另外,在医生使用满意度上,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消毒供应室的监测管理对于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十分有效。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主要工作就是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消毒、发放,消毒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多个科室的工作质量,随着医疗器械的增加,消毒供应室的任务也逐步加大,这就要求监测管理必须更加严格,防止工作的疏漏。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做到周围环境的清洁,拒绝污染源,为消毒灭菌工作提供洁净的环境基础。明确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分工和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以致能够更熟练、有序地开展工作,监测管理人员也应加强日常监督,为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保驾护航。医疗机构应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对质量监测方法进行合理应用,与各科室协调好器械的运用与消毒,提升器械消毒合格率,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此次对于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监测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器械的常规消毒,再次表明质量监测管理对器械消毒灭菌的应用价值。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各部门工作的质量,合格的消毒灭菌后的器械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避免了感染风险,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无菌性,就需要消毒供应室不断改进工作模式和方法,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术,或者增加专业人员数量,更快更有效地把监测管理工作做到位,根据各科室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分工,改进与科室间的沟通机制,听取同行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剔除工作中的不利因素,采用合理地方式、方法,加强供应室的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对已制定的相关管理条例进行调整和补充,完善本部门的业务管理,做好基础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各科室。在此次的监测管理对比中,经过改进的第二阶段的监测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合格率优于第一阶段,说明质量监测管理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认识和工作技能大有裨益,同时,第二阶段的消毒灭菌合格率也远远超出了第一阶段的合格率,体现了质量监测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提升消毒供应室的监测管理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采用的质量监测管理体系,对控制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提升监测管理的同时,也提高 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综合素养,加强了责任心,并对合理地质量监测管理制度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这对以后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激励作用。消毒供应室优化的质量监测管理,不仅能提供重要地后勤保障工作,顺利地协调与各科室的衔接工作,也保证了器械的合格率,降低了院内器械感染的风险,也提升了各科室的满意度和医疗效果,这充分体现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实效性,是值得广泛推广实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超.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5(33):267.
[2] 谷萍,刘淑萍.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方法及管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4):362.
[3] 陈红.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6):140-142.
[4] 马智英.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灭菌与追溯的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45(61):12.
???????[5] 邓宝文, 王瑞娟.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2):8307-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