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珺珺 2熊富山 3黄倩怡
大理州中医医院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 671000
摘要:目的:观察维阳通阴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维阳通阴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愈率75%,显效率20%,总有效率为95%,结论:维阳通阴针刺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针刺;腰椎间盘突出;足少阳
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年龄在20-50岁,患者多有长期弯腰劳动或坐位工作的经历,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可能表现出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度减少,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
1.临床资料
1.1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依据: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
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2病例资料 患者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均行腰椎CT后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1-5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0个月。
2.方法 ①体位:患者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上,自然放松。②选穴:风池(患侧),外关(患侧),环跳(患侧),阳陵泉(患侧),足临泣(患侧)。③操作:用75%酒精局部消毒后,采用型号为0.30×50mm的针灸针,直刺风池(患侧),进针深度为1寸;直刺外关(患侧),进针深度为1寸;直刺阳陵泉(患侧),进针深度为2寸;直刺足临泣(患侧),进针深度为0.5寸;以上四穴均以患者感受到酸麻胀重的针感为度,针刺外关时还要求针感透至内关处。
采用型号为0.30×75mm的针灸针,直刺环跳(患侧),进针深度为3-4寸,以针感放射至足趾为度。获得针感后留针20min。④针刺顺序:风池(患侧)、外关(患侧)、环跳(患侧)、阳陵泉(患侧)、足临泣(患侧)。⑤疗程: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3周为一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60例患者经过维阳通阴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45例,好转1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
3.讨论 ①开阖枢是对人体三阴三阳经脉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经络别通以六经开阖枢为基础。“开阖枢”首见于《素问· 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论述了三阴三阳经的生理特点阖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灵枢·根结》篇更较为详尽的谈及了开阖枢的病理表现。其后张仲景、陈修园等历代医家又进一步的做了阐述,使开阖枢理论更为完善。②把开阖枢的理论运用于阐述人体内外阴阳的配合关系,强调了开阖、动静、出入之间的经气关系,有开必有阖,有出必有入,阴阳气化出入正常、升降调节有序,脏腑阴阳机能才能平衡。③少阳枢机具有双向调节太阳阖阳明的作用。④维脉的功能是维络全身,对全身气血起调节作用,阳维脉主要维系诸阳经,主一身之表。⑤带脉主约束诸经。《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⑥维阳通阴取穴的意义: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的经穴,是足少阳、阳维脉之会。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环跳为足少阳胆经的经穴,是足少阳与足太阳交会穴。阳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为八脉交会穴中胆经通带脉的穴位。五穴合用,以足少阳为枢机,能调节足太阳与阳明,沟通网络阳维脉,下合筋会,通带脉。起到治疗诸痛的作用。《灵枢·经脉》中对足少阳胆经病候的描述:“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214
〖2〗黄帝内经【M】,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247,599
〖3〗难经【M】,中国医药出版社,2018:26
〖4〗脉经【M】,中国医药出版社,2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