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正华
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兴市,225400)
[摘要] 目的 观察和对比X线平片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多排螺旋CT与数字X线平片检查。观察和对比两种检出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颈椎病病理影像学表现及颈椎病分型。结果 CT诊断的阳性率、符合率和敏感度高于X线平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管狭窄、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横突孔变形及骨质增生等方面的检出例数多于X线平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螺旋CT对颈椎病进行诊断,能准确显示其病理改变,同时也为监测病情情况、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颈椎病;X线平片;CT;诊断价值
颈椎病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退行性的疾病,症状、体征多样且复杂,最常见的有颈部疼痛、屈伸受限、局部或放射性疼痛等,部分患者还表现为眩晕、头晕、肢体感觉麻木等症状。有研究[1]指出,颈椎病以中老年人群最常见,但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向。现阶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日渐成熟,也逐渐用于颈椎病的诊断中。本研究旨在比较颈椎病诊断中X线平片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影像诊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门诊10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8.4±3.7)岁。所有患者均有疼痛、屈伸受限、颈部不适、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
1.2方法 X线平片检查采用万东500mAX光机,用颈椎侧位、正位加双45°斜位进行摄片。CT检查采用GE64排螺旋CT机,患者取标准仰卧位,以C2/3为出发点,向下对各椎间盘进行逐一扫描,控制层厚为2mm,层距控制在2mm,平行扫描3~4层,扫描线与各椎间盘平面保持平行,部分患者在椎体中部分别加扫1层;如果怀疑为椎关节滑脱,可实施局部多层连续扫描,且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全部结果均由放射科2名医师阅片,将一致意见当作最终结果或结论。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确诊敏感度,并观察和记录颈椎病理具体影像学表现及颈椎病分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诊断的阳性率、符合率和敏感度高于X线平片(P<0.05);在椎管狭窄、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横突孔变形及骨质增生等方面的检出例数多于X线平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颈椎有较大的活动度,且活动的频率也较高,不仅要做旋转、后伸、前屈等动作,还需做各方向的复合运动,因颈椎的支撑结构较其他椎体(比如胸椎、腰椎等)要明显偏弱,关节稳定性也较差[2]。因此,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易引发颈椎病;椎间盘在人体各组织中最易伴随年龄增长而随之发生退行性改变。如果椎间盘发生退变,会对其正常功能造成影响,从而造成颈椎骨性结构丧失平衡以及椎骨外在力学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丧失[3]。此外,不同的退变部位所引起的体征、症状也会存在差异。有报道[4]指出,无论是X线平片还是CT,均能清晰显示钩突与小关节,但在观察椎间孔方面,CT与双45°斜位片比较效果较差,而在椎间孔观察方面上,CT效果更加可靠。椎管狭窄为此病的最典型征象,而黄韧带增厚、韧带钙化、椎间盘膨出以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均是椎管狭窄的基本构成因素[5-6]。后纵韧带骨化常造成继发性椎管狭窄,从而对脊髓造成压迫,最终导致脊髓病。同时,颈椎病类型不同,在病理变化上也存在差异,临床体征、症状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患者会由于屈伸受限、颈部不适、局部疼痛及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而来院诊治。
螺旋CT能够显示颈椎结构变化的三维图像,进而显示钩椎关节、侧隐窝以及椎间盘的具体形态、位置,因此,可显示椎间孔的当前形状以及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实际解剖关系,便于病变范围、程度的判断,可用于评估椎间孔狭窄情况。有学者[7]研究指出,CT检查的诊断阳性率、符合率、敏感度均高于X线平片,而在检出椎管狭窄、韧带钙化等方面,也优于X线平片。
本研究选取的10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屈伸受限、颈部不适等症状,且许多患者还伴有眩晕、头昏、肢体麻木等症状,经螺旋CT检查得知,其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另外,在颈椎病分型方面,两种检查方法在诸如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及神经根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旋CT对颈椎病进行诊断的灵敏度为90.19%,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61.76%。螺旋CT对颈椎病进行诊断的符合率也高于X线平片。有报道[8]指出,采用多排螺旋CT对颈椎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平片,螺旋CT在诸如椎管狭窄、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横突孔变形及骨质增生等的检出方面也优于X线平片,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在颈椎病诊断中,采用CT与X线平片均有实用价值。在实际临床诊断中,可用X线平片先开展初步检查,然后用螺旋CT对颈椎病进行诊断,能准确显示其病理改变,同时也为监测病情情况、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劲华.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7,35(1):56-57.
[2]任蓬程.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24):113-114.
[3]邵丽希,刘岩.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技术,2018,26(2):25-27.
[4]王天阔,宋立疆.48例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与CT影像诊断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35(1):59.
[5]李晓会,靳囡,晋瑞,等.颈椎病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8,24(9):1537-1540.
[6]孙隆.颈椎病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47-148.
[7]薛怀民.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5(10):40-41.
[8]刘英峰,崔世鑫.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附200例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17,10(24):2079-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