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   作者:丁婧
[导读]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

        丁婧
        常州市肿瘤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 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通过双色球法分成两组,每组患者为49例。对照组运用银杏叶片治疗,实验组运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间进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自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24.49%,经过比较,实验组更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银杏叶片
        目前临床主要将他汀类药物运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高胆固醇血症、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同时其在器官移植出现排斥反应的群体中也可取得显著性成效。尽管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性的临床治疗效果,备受青睐与肯定,但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问题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1]。本文收集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样本,详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通过双色球法分成两组,每组患者为49例。对照组男患者为28例,女患者为21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8.3±2.5)岁;实验组男患者为27例,女患者为22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48.2±2.6)岁。两组进行一般资料的评比,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均衡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时给予的为银杏叶片,口服,0.2g/次,3次/d。实验组在治疗时给予的为他汀类药物,若为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次,1次/d;若为瑞舒伐他汀,口服,10mg/次,1次/d。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有肌肉反应、过敏反应、肝脏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
1.4统计学评析
        运用版本为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百分率(%)进行计数资料的表示,相比时予以x2检验,P<0.05若出现,则证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他汀类药物属于还原酶抑制剂之一,其可有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向限速酶还原酶合成,并对人体中的羟甲戊酸代谢进行阻止,使胆固醇相应的减少,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存在的低密度蛋白数量与活性,使胆固醇水平降低。通过他汀类药物可对粥样斑块进行稳定,使动脉粥样硬化得到延缓,抗炎、抗血栓作用确切,在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免疫调节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成效。临床实践发现[2],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药物彼此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就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危险,大剂量用药会影响肌肉与肝脏。鉴于此,临床采用他汀类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其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控制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1)一般不良反应:以腹痛、口干、流感症状、便秘、消化不良、皮疹等为主要表现,但基本上不会影响到临床治疗,当停药后,以上不良反应自行消失;(2)过敏反应:应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存在充血性皮疹等药物过敏反应的情况,当停药时,需要以患者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治疗,促使过敏反应快速改善和好转;(3)肝脏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应用过程中如果损害到肝脏,就会出现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且相比于原有含量,数值往往升高3倍之多[3]。通常情况下,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前3个月容易出现肝脏不良反应,停药后,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开始缓慢达到正常。转氨酶含量一旦升高,就会相应的增加凝血酶原时间,同时升高直接胆红素,导致黄疸、肝肿大。这是予以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肝毒性情况,停药后,病情逐渐缓解;(4)肌肉反应:肌肉出现毒性反应是他汀类药物用药期间所导致的性质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发热、身体不适、无力、弥漫性肌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四肢近端部位出现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的情况,倘若停药不及时,则会损坏肌肉组织,将大量血肌酸、肌红蛋白释放出来,并向肌溶解发展。临床中的横纹肌溶解可谓十分棘手,治疗难度极大。相关文献报道[4],若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有严重肝功能不全、低血压、感染、肾功能不全等问题出现,必须马上停药。临床方面指出,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肌肉不良反应就会发生,究其原因,抑制辅酶Q10合成,对胆固醇代谢产生影响,并影响到细胞膜稳定性、通透性,知识骨骼肌出现毒性。
        本次研究中的实验组,其要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从而表明,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显.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药学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0(52):92.
[2] 周南希.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0,38(11):184-185.
[3] 邹淑连,邱勤卫.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2):4695-4696.
[4] 谭雄斌,覃净.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分析[J]. 医药前沿,2019,9(17):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