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妍 陆兆华 赖俊龙
梧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目的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后心率水平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并给予常规治疗和心脏运动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成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及血压水平明显降低;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其心率、血压水平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心率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并且最近几年其发病率越来越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患者疾病产生后,其失眠、心悸、乏力、肺水肿、肺淤血以及心排血量降低等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当前有研究发现,对患者实行心脏运动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对于改善患者心率、血压以及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都是非常有利的[1]。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后心率水平影响进行探析,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6.35±2.01)岁,参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6.74±2.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并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后确诊;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运动禁忌症,可以接受临床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异常患者;排除无法耐受本次研究患者;排除合并中重度高血压患者。
1.3方法
1.3.1参照组
该组展开常规治疗。为患者提供低脂低盐类饮食,告知其保持充分休息、规律作息,禁烟酒,并依照其发病因素、病情进展等为其提供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治疗,对于存在合并症患者,则要实行对症治疗。用药期间要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则要及时调整用药量或者是停药,并对患者实行用药、饮食、心理以及生活指导。为了能够对心脏负荷增加进行避免,静脉滴注的过程中要对其滴注速度进行合理控制,降低急性心衰风险。
1.3.2观察组
该组展开心脏运动康复治疗。①运动强度确定。展开心电运动试验并对运动参数进行确定,确保患者运动强度维持在负荷范围,最大摄取量取40-60%,并将其作为运动试验的训练强度。②运动方式选择。选择打太极、爬楼梯、跑步以及步行等运动方式,除此运动要以小运动量为主,最大摄氧量训练强度可取30%。患者病情逐渐恢复后,则可以在小运动量一周后增加运动强度8%,再于一周后提高10%,直到达到运动上限为止。③训练期间注意事项及对策。训练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胸闷、面色苍白、站立不稳以及出汗等症状,则要及时停止训练,并展开吸氧以及用药治疗。两组患者均展开为期六个月的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心率、血压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记录,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2]。
1.5统计学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通常以心脏泵衰竭、活动耐量降低以及心排血量减少等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会累及骨骼肌、肾脏、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临床死亡率较高,不管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还是生命安全都会带来严重影响[3]。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中发病率较高。高病症常见于老年人群,患者发病后通常表现为肢体乏力、呼吸困难等。其发病机制和交感神经系统以及血管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相关研究表示[4],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心脏运动康复治疗的实行,其可以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对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是非常有利的。
心脏康复运动可以对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起到预防作用,如肺栓塞、静脉血栓以及便秘等,能够及时创建心脏侧支循环,强化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其左室射血分数,进而实现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缓解患者疲劳感、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目标。与此同时,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的实行,能够对交感神经兴奋程度进行有效抑制,不但可以促进外周血液循环的改善,还可以强化骨骼肌的耐受性以及功能,进而实现强化骨骼肌氧化代谢能力的目标[5]。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心脏康复训练的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度以及促进神经激素反应的降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延缓病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进而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给予其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对于促进心率、血压水平的改善以及促进患者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性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心率变异性,具有推广价值[6]。分析研究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及血压水平明显降低;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高(P<0.05)。这表明通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其心率、血压水平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其有效率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水平,存在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翠红.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v.14(8):226-227.
[2]罗翠华,黄幼平,区洁崧.运动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9,17(13):1582-1584.
[3]王明. 心脏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 微循环学杂志, 2020, v.30;No.118(4):41-44+48.
[4]丁秀娟,刘百奇,车德馨,等.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9,v.17(19):43-46.
[5]黄兆琦, 黄淑玲, 袁慧萍,等. 个性化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v.39(20):17-20.
[6]陈秀琴.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