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慧
建始县中医医院 湖北建始 445300
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肌力检查联合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观察起止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研究样本选取在我院分娩的86例产妇,选择性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例数比为38:48,入组产妇均行盆底肌力检查联合盆底超声评估,分析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膀胱颈移动度32.51±5.26(mm)、膀胱旋转角度35.45±12.38(°)、膀胱颈角度(Valsalva)156.33±22.30(°)、膀胱颈角度(静息时)121.01±10.60(°),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30.22±4.46(mm)、29.74±13.47(°)、145.78±23.59(°)、116.19±10.40(°),差异明显,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的持续收缩力21.70±7.41(μV)、最大收缩力37.38±12.06(μV),明显低于剖宫产组的25.33±8.45(μV)、47.07±20.50(μV),差异明显,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的盆底功能,但经盆底肌力检查联合盆底超声评估后发现,剖宫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产妇应酌情选择分娩方式。
关键词:盆底肌力检查;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功能
盆底功能障碍在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的女性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旦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临床症状,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临床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诱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首要危险因素。鉴于此,本组调查将通过电生理学(盆底肌力检查)和影像学(盆底超声检查)的方法来深入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具体影响,并作出以下报道[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观察起始时间为2019年11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86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其中选择性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例数比为38:48。剖宫产组产妇的年龄均值为(27.55±4.29)岁,经产妇和初产妇的例数比为17:21;阴道分娩组产妇的年龄均值为(27.43±4.22)岁,经产妇和初产妇的例数比为18:20,经统计发现,剖宫产组产妇和阴道分娩组产妇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给予剖宫产组产妇和阴道分娩组产妇盆底肌力检查联合盆底超声评估,具体操作如下。
1.2.1盆底超声检查
选用美国GE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检查前告知患者将膀胱、直肠进行排空,并指导产妇取截石体位。具体检查方法为:将上述设备的探头对准产妇的尿道外口正下方,通过冠状切面、矢状切面,获得清晰的逼尿肌厚度、尿道、膀胱、耻骨联合图像,测量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并在Valsalva动作和静息状态下观察膀胱颈角度。
1.2.2盆底肌力评估
仪器为加拿大MyoTracPro型生物刺激反馈仪,评估中使用该仪器的Glazer盆底功能评估程序,进行产后盆底肌电图描记,II 类肌最大收缩力度用5次快速收缩的均值来表现,I 类肌持续收缩力度用10s持续收缩描记来表现,记录检测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SPSS23.0是统计两组研究数据的专业软件,(±s)表示获取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检查及超声检查资料信息数据,检验用t表示,当P<0.05时代表两个组别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盆底超声检查结果
经统计发现,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膀胱颈移动度32.51±5.26(mm)、膀胱旋转角度35.45±12.38(°)、膀胱颈角度(Valsalva)156.33±22.30(°)、膀胱颈角度(静息时)121.01±10.60(°),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30.22±4.46(mm)、29.74±13.47(°)、145.78±23.59(°)、116.19±10.40(°),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png)
经过研究表明,妊娠、分娩是导致大部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由此导致该病症成为了困扰产妇的难题之一[2]。鉴于此,本院利用盆底肌力检查联合盆底超声来评估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其结果显示:阴道分娩产妇的膀胱颈移动度32.51±5.26(mm)>剖宫产产妇的30.22±4.46(mm),
膀胱旋转角度35.45±12.38(°)>剖宫产产妇的29.74±13.47(°),膀胱颈角度(Valsalva)156.33±22.30(°)>剖宫产产妇的145.78±23.59(°),膀胱颈角度(静息时)121.01±10.60(°)>剖宫产产妇的116.19±10.40(°);与此同时,阴道分娩产妇的持续收缩力21.70±7.41(μV)<剖宫产产妇的25.33±8.45(μV),最大收缩力37.38±12.06(μV)<剖宫产产妇的47.07±20.50(μV),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不同分娩方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的盆底功能,但经盆底肌力检查联合盆底超声评估后发现,剖宫产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产妇应酌情选择分娩方式[3]。
参考文献:
[1]李会霞. 盆底肌力检查联合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5):664-665.
[2]明静. 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评价[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6):122-123.
[3]李金燕,姜莉,王俊青,苗凤玲. 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