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 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   作者:梁程 龚群杰 张文超 史宇琪
[导读]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梁程 龚群杰 张文超 史宇琪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单纯实施镜像疗法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方案治疗的40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上肢运动力指数、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上肢运动力指数、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联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镜像疗法;镜像电刺激;上肢功能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该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水平,在我国长期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在治疗后得以存活的患者中仍然有50%以上,会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1]。本文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标准:①病程在1—4个月,生命体征平稳。②认知评定结果为正常,无认知障碍,能配合康复训练。③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④坐位平衡可维持1级及以上,存在上肢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伴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②并发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和糖尿病等③皮肤敏感。剔除和脱落标准:①误诊、误纳②因病情变化无法继续完成康复训练的患者③无任何检测记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单纯实施镜像疗法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方案治疗的40例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22例;年龄41-78岁,平均56.3±4.9岁;出血性脑卒中21例,缺血性脑卒中19例;脑卒中病史1-9个月,平均3.2±0.5个月;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25例;年龄44-73岁,平均56.1±4.5岁;出血性脑卒中23例,缺血性脑卒中17例;脑卒中病史1-9个月,平均3.4±0.6个月。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实施镜像疗法;治疗组:实施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方案治疗。
1.2.1 镜像疗法
        患者尽量靠近桌子取坐位,双上肢平放在桌面上,沿正中矢状面放一面镜子。反射面朝健侧上肢,背面朝患侧上肢。说明并演示动作,患者观察健侧上肢运动成像情况,想象成患侧上肢正在运动,要求患者患侧上肢做出与健侧相同动作,在患者无法自主完成的情况下,由治疗师辅助完成[2]。健侧上肢做简单功能性动作,包括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抓握。每次持续30min,每天进行1次,每星期进行5天,以4个星期为1个疗程。
1.2.2 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
        在镜像疗法的基础上,选用翔宇医疗型号为XY_K_SWFK_IV的肌电生物反馈刺激仪-镜像电刺激模式,观察患者健侧手运动成像情况,想象成患侧手正在运动,患手尽量做相同动作。健侧活动时,可以反馈性引导仪器对,患侧肢体目标肌肉的收缩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刺激强度与健侧活动强度成正比关系,故患侧上肢的活动完全由健侧肢体对应部位诱发。健侧手进行功能性动作的时候,当健侧上肢达到测定的肌电值水平的时候,就可以为患侧上肢设定刺激电流,使患侧目标肌肉与健侧肌肉收缩幅度相同。每次持续30min,每天进行1次,每星期进行5天,以4个星期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上肢运动力MI指数、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
1.4 评价标准
        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的上肢部分进行评价,包括反射、肩、肘、腕、手等9项内容,最高66分,分数高则上肢功能理想。
        上肢运动力:采用MI指数评价,包括抓捏动作、屈肘动作、外展肩关节动作三项内容,每项最高33分,分数高则上肢运动力好。
        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步行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等10项内容,100分为最高,分数高则生活能力强。
1.5 数据处理方法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要远滞后于下肢,加之常会出现肩痛、 肩关节半脱位、 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从而使得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评定与治疗更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探索一种能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使肢体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复的方法,已经成为近年来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3]。综上所述,单纯的镜像疗法与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均有助于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且镜像疗法联合镜像电刺激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镜像疗法。

参考文献
[1]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6):55-76.
[2]沈芳,王晶,曾明.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5):590-593.
[3]孟琳,黄丹,刘洪红,等.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3):171-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