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琴 赵莉萍
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 要:目的:评价分析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择取本院就诊100子宫肌瘤患者为评估样本,全部患者均采用曼月乐治疗,分析具体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月经量、子宫肌瘤直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放置曼月乐后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随放置时间延长,症状逐步消失。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曼月乐治疗可促进肌瘤及子宫体积缩小,减少月经量,改善贫血状态。
关键词: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子宫肌瘤
曼月乐为新型宫内节育系统,其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其主要优势为高效、使用方便、局部作用时间较长等,利用局部组织孕激素效应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的相关症状,并可达到避孕效果[1]。为深入评价分析曼月乐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本研究汇总评估本院患者各项基础性资料,评价分析曼月乐治疗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4月-2021年4月择取本院就诊100子宫肌瘤患者为评估样本,年龄区间跨度为31-45岁,平均(38.62±2.94)岁,合并轻度贫血68例,中度贫血32例。全部患者经阴道彩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月经周期正常,子宫肌瘤直径低于5.0cm,未合并子宫内膜病变,无肝肾功能障碍,要求保守治疗,同意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放置曼月乐治疗,排除放置曼月乐相关禁忌后医师依据操作规范准确置入曼月乐,完成操作后B超检查确定曼月乐放置位置是否存在异常。
1.3评价标准
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月经量、子宫肌瘤直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统计放置曼月乐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放置曼月乐后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本研究中28例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放置3个月后症状逐步消失。
3、讨论
子宫肌瘤为临床多发妇科良性肿瘤,患者月经量增多,可导致贫血等症状。临床治疗子宫肌瘤需结合患者年龄、是否存在生育需求、临床症状等确定治疗方案,常规子宫全切除术可有效清除肌瘤,避免复发,其主要缺陷为创伤面积大,且患者生育功能丧失。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清除肌瘤,但复发率较高[2]。采用米非司酮等药物干预整体疗效不佳,且不良反应多发,为此需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曼月乐内部的左炔诺孕酮可通过其特有的缓释系统在患者子宫腔内持续缓慢释放,其释放速率约为20μg/24h,可对子宫内膜局部区域产生持续性作用,继而诱导子宫内膜腺体组织逐步萎缩,并产生蜕膜样变及间质水肿,使子宫黏膜组织厚度降低,通过对子宫内膜生长的阻断达到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临床效果。同时,曼月乐可提升子宫内膜生长因子结合蛋白整体水平,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生长因子整体活跃度,使子宫肌瘤生长速度减慢,体积逐步缩小[3]。曼月乐作用于子宫局部组织,其有效成分中仅10%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孕激素对体循环的影响轻微,长时间放置对患者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可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4]。放置曼月乐主要不良反应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产生此类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局部组织血供不佳及凝血酶水平增加、生长因子异常改变等,可导致血管稳定性降低及脆性增加,随放置曼月乐时间延长,此类症状可逐步消失,无需针对性治疗干预[5]。
总结分析研究资料,治疗后患者月经量、子宫肌瘤直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提示放置曼月乐可促进子宫肌瘤缩小,并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贫血,且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步消失,可认为曼月乐应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安全有效。
综上分析,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曼月乐治疗可促进肌瘤及子宫体积缩小,减少月经量,改善贫血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学博,李松,任红娟,等.SPAG9 mRNA、Livin mRNA、Caspase?9 mRNA在曼月乐环疗程中动态变化及意义[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13(5):744-747,752.
[2]雷彦平,李彩娟,彭慧霞.病灶剔除术联合复方醋酸棉酚和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及可行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5):579-582.
[3]唐润姣.诊断性刮宫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7):39-40.
[4]Kudaibergenova Bates Malikovna,Wahab Atia tul,Siddiqui Mahwish,Abilov Zharylkasyn A.,Choudhary M.Iqbal. A new metabolite from;-mediated biotransformation of an oral contraceptive drug, levonorgestrel[J].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021,35(12).
[5]Steshenko Alexander,Hanna Leila,Collins Damian.Develop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 after long-term usage of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J].BMJ case reports,20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