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勇
四川德阳市绵竹市人民医院 6182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诊就诊的内科疾病患者诊断准确情况分析不同护理干预的应用差异。方法 选160例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入我院急诊科就诊并配合急救检查治疗的内科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就诊及后续治疗均配合常规护理,研究组就诊及后续治疗均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患者误诊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误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就诊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更有助于对患者病变情况的明确了解,配合医生提升诊断准确率,尽早明确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诊;误诊;内科;针对性护理
内科疾病是急诊就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由于其病变类型比较多,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且不同类型的内科疾病症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较容易出现误诊情况,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甚至会导致患者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1]。为此,我院通过临床研究的方式就针对性护理在急诊内科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展开了具体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160例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入我院急诊科就诊并配合急救检查治疗的内科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80例中53例为男性,剩余28例为女性,年龄范围为42-75岁,均值(61.34±1.51)岁;研究组80例中55例为男性,剩余25例为女性,年龄范围为43-74岁,均值(61.63±1.42)岁;基线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急诊接诊要求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
研究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症状、既往病史等情况并及时告知医生。诊断及急救过程中需要全程监护患者病情变化及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组统计两组患者各类疾病误诊情况,计算发生率后对比。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满意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越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4.62±2.11)分,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86.34±1.68)分,经计算t=27.458,P=0.000。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急性动脉瘘、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以及甲亢性心脏病均是急诊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也是误诊率较高的几种病症,其中以急性左心衰的误诊率最高,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慢性支气管炎较为相似,存在咳痰、喘息以及哮鸣音等情况,且会伴随剧烈咳嗽,X片检查表现也与慢性支气管炎相似[2]。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较不容易被发现,但如果患者存在心脏病史则可能发展至冠状动脉血栓,影响临床诊断质量。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大多是由于饮食不规律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如临床诊断中未考虑患者的饮食情况则很容易被误诊为普通的胃肠道系统疾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较常出现甲状腺肿大或者胸闷气短情况,较容易误诊为冠心病[3]。本研究,研究组患者误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表明,急诊内科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为其进行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更高,较不容易出现误诊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以及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可见,强化护理管理对于急诊内科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临床护理管理中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提升其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全面掌握各类内科疾病的病变特征,不断强化针对性护理质量。
综上可知,急诊就诊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更有助于对患者病变情况的明确了解,配合医生提升诊断准确率,尽早明确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可军. 内科急诊误诊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3):49-50.
[2]徐恺, 江县. 内科急诊的误诊因素与管理措施[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309(2):239-240.
[3]徐晓琨. 急诊内科误诊因素的分析及管理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09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