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降糖有效性。患者体重减轻,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胰岛素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利拉鲁肽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 HbA1C水平较治疗后均出现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BMI较治疗前下降显著。两组之间治疗后低血糖发生风险未出现明显升高。两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较对照组有效性明显偏高。结论: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可以发挥较好作用效果。有效降低患者整体血糖控制情况。减轻患者体重,同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及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风险。
关键词:糖尿病 ;患者; 临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并确诊,病程短于3年。
排除标准: 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1型糖尿病。妊娠期或哺乳期; 对利拉鲁肽有禁忌证。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取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利皮下注射,初始计量0.6ug,一周后增加剂量至1.2ug。两组均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糖相关指标FPG、2hPG,HbA1C、BMI变化。
(2)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3)疗效判定: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FPG和2hPG至正常范围( FBG3.9~6.0mmol/L,2hPG<7.8mmol/L)为显效;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FPG(6.6~8.3mmol/L)2hPG(8.3~10mmol/L)为好转,有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空腹及2h血糖无明显下降,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之间治疗前FPG、2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 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下降,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对比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
GLP-1 是肠道 L-细胞分泌的肽链,由31个氨基酸组成。作为一种与天然GLP-1 同源性高达 97%的新型降糖药物。能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强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效应、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等多重机制发挥降糖作用[3]。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肥胖列为疾病范畴,利拉鲁肽作为一个被欧盟批准用于肥胖症的治疗的新型降糖药物。对患者体重控制有明显效果。GLP-1RA 通过诱导黑色细胞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皮质激素受体在下丘脑的表达从而对进食产生抑制作用。 GLP-1RA主要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来减轻体质量。在延缓胃的排空的同时作用于食欲调节中枢,使机体饱腹感增强,饥饿感减弱。同时还可以抑制边缘系统对高脂饮食的反应,从而使机体从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减少能量摄入。另外GLP-1RA可以使白色脂肪棕色化,增加棕色脂肪产热从而增加能量消耗。
本研究使用利拉鲁肽与胰岛素联合,观察组与对照组项比较,空腹血糖,2h血糖。HbA1C,有显著下降。患者体重减轻,未出现明显低血糖发生及胃肠道不良反应。且使用利拉鲁肽对胰岛素β细胞进行双向调节,促进患者胰岛素功能恢复,从而降低微血管,大血管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可以发挥较好作用效果。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αβ细胞功能。有效降低患者整体血糖控制情况。减轻患者体重,同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及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洪天配,田杨进.肠促胰素效应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展望[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34(8):629-633
[2]王雪梅,单春艳.利拉鲁肽降糖外获益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6):743-745
[3] 谢菲,罗琳,阮凌燕,等.利拉鲁肽对比基础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