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琴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743000
摘要:目的:借助临床医学检验的方式来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2019年7月-2020年8月在我院收集的160份血液细胞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0份血液细胞样本的温度、部位和时间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差异性。结果:在对160份血液细胞样本进行检验质量方法的控制之后,当抗凝剂处在一个1∶10000的时候,其所形成的PLT、WBC、RBC和HGB的值明显大于1:5000的时候的值(P<0.05);将RDW和HGB这两者同时放了30min、3h和6h之后根据相关的结果显示,HGB所形成的数值远远高于RDW的数值(P<0.05)。结论:在检验血液细胞时,温度、时间以及采集部位的因素,都会在某种程度干扰到检测的结果。为此,这就需要相关的检测人员要在这一些因素中做好把控工作和措施,这样才能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在使其在临床医学上发挥着更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我们非常清楚,医生主要是通过医学检验的方式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而检验所形成的结果既可以为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提供科学的凭证,又能够帮助医生对其病情的情况做出精准的判断,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让患者可以更快的康复起来。其中对血液细胞进行检验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医学检验,这一检验需要进行检测的部分有以下几点,分别是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这些部分。为了使得治疗策略变得更加有效和合理,减少外部因素的冲击,保证解决方法的有效性,就需要进一步去研究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质量控制方法的影响,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从2019年7月-2020年8月在我院收集的160份血液细胞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调查选取的样本素材是我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集的160份血液细胞样本。在这160份血液细胞样本中,有70份是男性的样本,有90份是女性的样本,男女性患者的血液样本比例为7:9,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41.43±7.53)岁。参与研究的样本要求:(1)配合度高;(2)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3)获得医院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对象:(1)遗失资料的患者;(2)身体有其他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一)关于抗凝剂使用的情况。本次实验中的所有研究对象都是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来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采集和分析。为了能够有效的去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借助抗凝剂的方式来对血液进行按比例稀释,其中对血液稀释的比例分为两种,分别是1∶10000和1∶5000,紧接着把相同类型的血型所稀释的比例血液混淆起来,并将其进行一系列的摇匀操作,将这一部分的血液平均分成90等份来对其进行检验。对血液进行稀释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试验结果准确,让相关的实验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
(二)关于血液储存的情况。在本次实验中的所有研究对象都是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来进行的,当混合结束之后将其平均分成320等份,在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对160份血液样本进行检验,主要将其分成3个时间段来完成一系列的检验工作,具体时间段为:30min、3h和6h。而将剩下的160份血液样本放置在22℃环境下来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工作,具体的时间段为:30min、3h。
1.3统计学方法
![](/userUpload/1(115129).png)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来说,做好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检验人员要做好血液细胞检验的控制工作,尽可能的其避免血液细胞的检验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存在可能干扰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也应尽可能的将这些因素影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样才能保证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大量的资料表明,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和检验质量控制存在密切联系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让患者可以更快的康复起来,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工作。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之后,不仅能够提升其结果的准确程度,而且还能有效的去提高检验质量。因此,在本次实验上可以说明在临床上做好对血液细胞质量的检验工作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临床上做好对血液细胞质量的控制工作,其不仅能够提升其结果的准确程度,而且还能有效的去提高检验质量,这对于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能力来说是有着重要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唐丽姣.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外医疗,2019:193-195.
[2] 苟斌.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心理月刊,2018:10-12.
[3] 刘志清.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今日健康》,2014:2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