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   作者:李绍先
[导读]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采取抗结核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与相关影响因素

        李绍先
        烟台市奇山医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1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采取抗结核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就诊于2019年5月-2020年12月老年肺结核患者资料,分析抗结核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选入样本均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风险依次为肝功能损伤、胃肠道不适、神经系统损伤等;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BMI、肝病史等因素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肝病史为老年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与存在肝病史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需谨慎用药。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结核病临床发病风险较高,目前临床多采取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持续给药半年,其中异烟肼、利福平与吡嗪酰胺等药物应用较为广泛。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结核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进而抑制结核病传染性蔓延。但部分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可能并发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疾病等不良反应,影响疗效,增加治疗难度[1]。本文主要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56例肺结核患者资料,均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30例男、26例女,年龄60-79岁,均值(67.15±4.23)岁;初始涂阳21例、涂阴35例。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比56例肺结核样本资料,P>0.05。
1.2治疗方法
        监测、记录老年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用药情况、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等。
1.3统计学研究

        利用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因变量为不良反应,发生为1,未发生为0,自变量为年龄、BMI、诊治类型及肝病史等,可见年龄与肝病史为不良反应独立危险因素,具体数据如下:年龄因素中,β值为1.049、S.E为2.814、Walds为11.068、P值为0.001、Exp(β)值为3.014、95%CI为2.009-6.041;肝病史因素中,β值为0.794、S.E为1.941、Walds为9.049、P值为0.019、Exp(β)值为1.268、95%CI为0.974-3.279。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肺结核发病风险逐年增加,可降低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健康。此外,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肝肾功能不断衰退,药物耐受性降低,因此服用抗结核病药物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报道,肝病是导致肺结核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且伴肝病史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发生不良反应风险为不伴肝病史者3倍,相关学者认为与抗结核药物在肝脏代谢有关,伴肝病史者肝脏代谢能力弱,无法合成足量白蛋白,且肝脏血运降低,因此不良反应风险更高[4]。如吡嗪酰胺处于酸性环境内,能够抑制、消除巨噬细胞内结核杆菌,适用于短程强化治疗患者,但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引发胃肠道反应及肝毒性反应,且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呈正相关,尤其营养不良、伴肝病史或酗酒者,药物治疗期间,可进一步损伤肝脏,致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增加,增加肺结核治疗难度[2]。
        目前,临床多以全程、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结核病,但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是影响治疗周期及疗效的重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老年结核病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发生不良反应风险占比3-10%,典型症状包括肝炎、皮肤瘙痒、血小板计数降低、关节痛、神经系统异常等[3]。分析原因可知,大部分抗肺结核药物均由肝脏代谢,但肝脏代谢能力随着人体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因此老年患者用药后药物累积在肝脏内,可引发肝脏毒性反应[5]。结合本文数据分析,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典型不良反应症状为肝功能损伤、胃肠道不适、神经系统损伤等;单因素分析,与年龄、BMI、肝病史等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年龄、肝病史为不良反应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风险较高,其中年龄、肝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高龄、伴肝病史者需谨慎用药,合理规划给药方案,以规避用药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李达. 肺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 v.29;No.173(01):181-183.
[2]张竞美, 赵鹏, 王超,等.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02):213-215.
[3]  Rode H B ,  Lade D M ,  Gree R , et al. Strategies towards the synthesi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J]. 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 2019, 17(22):5428-5459.
[4] Park S C ,  Kang M J ,  Han C H , et al. Long-term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in Korea[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 2020, 24(5):492-498.
[5]陈慧军. 抗结核病药物在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v.36;No.831(33):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