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检验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黄鑫
[导读] 目的:研究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黄鑫
        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7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71例正常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对患者开展D-二聚体、凝血指标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患者上述指标差异,观察两种方法联用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7.18%,对照组诊断准确率95.77%,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PT、APTT、FIB、TT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属于高危妊娠合并症,除对患者进行血压检测外,对所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开展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联合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D-二聚体;凝血指标
        妊娠期高血压是目前我国临床妊娠不良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患者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后,其血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患者的妊娠安全受到较大的影响,不但增加患者自身的疾病风险加重,还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儿、发育畸形儿的出现[1]。临床研究证实,新生儿、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等占比可达到10%左右。除对患者进行血压的观察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有一定的观察,以次更加全面的观察患者的妊娠状态,改善妊娠结局。本文对所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妊娠患者开展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检验,观察不同类型患者的指标差异,并对患者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9年1-12月7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另选取同例数正常妊娠患者。研究组年龄31~43岁,平均年龄(37.16±5.84)岁,孕周22~34周,平均孕周(28.46±5.54)周。对照组年龄29~43岁,平均年龄(36.44±6.56)岁,孕周21~35周,平均孕周(28.44±6.56)周。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参与实验,能够知情同意意识清醒,能够耐受实验中检验手段,未见中途脱离实验,其他原因死亡或胎儿早产、流产情况,排除患者存在其他重大器官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对患者开展D-二聚体、凝血指标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
        D-二聚体检验:在患者清晨空腹条件下抽取肘静脉血待检,剂量3ml,放置真空抗凝试管当中,并充分与试管中的柠檬酸钠混合后,进行离心机离心,转速3000转/分钟,共离心10分钟,离心处理后待检,利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
        凝血指标检验:对患者进行相同方式采集血液标本,并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对凝血功能进行检验,利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
        诊断方法:利用双盲法对两组患者开展诊断,由2名检验科医师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判断,达成共识后进行诊断。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确诊例数/总数*100%。对比两组D-D、PT、APTT、FIB、TT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危害性较强,患者多发生在妊娠早期或中期,此时患者不但存在高血压症状,患者的凝血功能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此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观察,能够充分发现患者的凝血因素、纤溶系统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纤溶功能降低表现,患者此时的毛细血管存在痉挛性收缩症状,导致血管输血能力下降,对胎盘的营养输送也受到较大的影响,随着毛细血管痉挛加重,出现血管坏死,坏死组织随血液进入到产妇的血液循环当中,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出现异常。D-二聚体则属于纤维蛋白原与活化因子产生的物质,当患者体内纤维酶较多的情况下,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指标随之降低,可见D-二聚体也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起到较好的指向性作用。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极易导致患者血栓、出血的发病,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则属于高凝状态,导致患者血栓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出现血栓,极易引起胎儿生长发育问题,导致巨大儿、畸形儿、生长发育迟缓等[2-3]。临床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诊断,除对患者进行血压的监测外,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D-二聚体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凝血功能指标能够对患者的凝血时间、凝血美元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观察,能够对患者是否存在外源性凝血途径进行判断,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越短,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越强,对患者的正常血液输送产生影响。此外,凝血活酶时间则能够对患者的内源性凝血途径进行判断,以此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转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患者的凝血活酶时间出现明显缩短,则说明患者的纤维蛋白元溶解系统已经处于激活状态,会加重患者的凝血异常,D-二聚体则属于特异性讲解产物,能够指向患者是否存在血栓[4-5]。
        本文对所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指标与D-二聚体检验,观察到与正常妊娠患者相比,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存在较为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凝血功能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患者,导致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妊娠安全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到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凝血功能指标与D-二聚体能够有效区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妊娠患者,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冯六连,李儒佑.药物三联法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分娩结局、母婴结局及D-二聚体与脂联素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23):3064-3067.
        [2]黄廷,涂伟,李紫微,罗金林,邓文平.血浆D-二聚体联合抗凝血酶(AT)-Ⅲ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早期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0,28(10):1238-1240+1251.
        [3]薛党党,蒋欢欢.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与预后评估中的意义[J].临床医学,2020,40(08):21-23.
        [4]刘菊花.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5):72-74.
        [5]姚蕾,李新宇.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患者孕晚期血浆凝血因子、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4):594-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