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林桂阳
[导读]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林桂阳
        福建省安溪县中医院  福建省泉州3624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观察组实施动态心电图,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以及满意度、阳性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同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更优,价值更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常规心电图;满意度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得到显著改善,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是逐渐增加,且无下降趋势[1]。患者发生心率失常会降低冠状动脉血流量,严重影响其健康和生命安全[2]。对冠心病心率失常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是临床医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临床常见的诊断心脏病的方式,心电图检查中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效果获得了广大医患的普遍认可。同时有研究表示[3],尽管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常规和动态心电图诊断获得的效果均良好,但是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结果。所以,本研究对该类患者采取动态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男、女比例为1:1,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3.84±11.64)岁;对照组84例,男、女比例为11:10,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4.98±13.0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临床有关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性别不限;年龄不低于18周岁。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妊娠期者;存在预激综合征、电解质失衡、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影响心电图检查结果者;认知障碍者;哺乳期者;严重性器质性疾病者;沟通存在障碍者;参与其他研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不能积极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检查前3天停止使用奎宁定、洋地黄等对ST段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
        对照组:常规心电图。保证患者检查前没有运动或剧烈活动,平卧位,告诉患放松精神和躯体,保证安静的环境。采取心电图机对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连续描记,维持10mm/mv的增益,25mm/s的纸速;检查过程中,确保平稳基线,从而确保清晰的图像。
        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前告诉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放松身心。备好检查所需物品,将皮肤处理工作做好,按照有关操作标准进行固定各导联、安全电机、黏贴电极板,对患者24心电图数据连续记录。
1.3 观察指标
        ①诊断结果: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早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
        ②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③记录两组阳性率。
1.4 统计学处理

3 讨论   
        临床上,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大部分学者认为,该病的出现同血脂异常、高血压、家族史等原因存在密切关系,同时此类患者冠脉病变、心肌缺血等情况极易出现,患者易发生并发症,如猝死、心律失常等,随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该类患者很重要[4~5]。
        现阶段,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然而此种检查存在创伤性,同时对于造影剂过敏者来说并不适用,所以,需要探究其他的诊断方式[6]。目前,临床以心电图检查为心脏疾病诊断的常用方式,存在无创性、操作简单等优势,主要包括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尽管前者存在一定的检出效果,但是对于一过性心律失常等情况并不能检查出来[7]。而动态心电图可在24~48h连续对心脏监测,从而得到更详细、全面的结果,方便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分析,奠定后续治疗依据[8]。
        本研究结果为,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示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常规心电图不能持续监测,仅能实施简单监测,将小时段的心电信号记录下来,掩盖了病情,进而延误病情严重程度或评估结果不准;而动态心电图可以持续监测,患者局部心电不稳定,出现了严重心律失常,从而出现猝死[9]。所以需要保证该类患者有效检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种类、次数判断,也可阐明心律失常同患者昼夜、活动量、症状、体态、情绪关系,继而对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有效判断;并且实施此种方式监测发现,该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风险较高,进而使患者的出现心肌缺血诱发甚至加重情况,如果患者未发生心肌缺血,其心律失常程度也不相同,所以,该种监测方式对于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更加准确[10]。
        总而言之,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较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更准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立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59-60.
[2]段诚艳.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2):9-10.
[3]崔慧玲,刘军,张永卫, 等.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差异[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2):25.
[4]马雪,赵欣,赵悦, 等.动态心电图(AECG)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比较[J].母婴世界,2020,(19):72.
[5]李玲.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1):9-10.
[6]覃泳玲.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的应用对比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1):26-27.
[7]张瑾文.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116-117.
[8]曲凯,顾霄鹏,舒伟珠.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差异[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2):22.
[9]杨清霞.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9):85-86.
[10]何庆荣,党立群,孙玉涛.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5):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