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MMP-9、HE4及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李玲 林安 林亮
[导读] 目的:分析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
        李玲   林安   林亮
        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九区    福建省福州     350014
        【摘要】目的:分析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对其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9(MMP-9)、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妇科共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根据双盲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的MMP-9水平、HE4水平、炎症情况、随访3年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MP-9、HE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MP-9、HE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经随访3年,研究组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远处转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下调MMP-9、HE4表达水平,抗肿瘤作用显著,同时减轻了炎症反应,能够有效避免局部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开展。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MMP-9;HE4;预后
引言
        子宫内膜癌属于一种普遍多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死亡率。目前临床中尚未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但多认为与生活习惯存在紧密联系。尤其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导致罹患子宫内膜癌病例数随之不断增多。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临床症状无明显,容易被忽略,通常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疼痛、腹部包块等症状,对于病理分期Ⅰ-Ⅱ期患者多主张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1]。但据多项临床实践发现,单纯给予腹腔镜手术,术后存在较高局部复发风险,预后不良。有研究指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前再给予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效果更为理想[2]。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分析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对其MMP-9、HE4及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妇科共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根据双盲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中,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52.16±6.99)岁;病理分期:Ⅰ期34例、Ⅱ期11例;研究组中,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66岁,平均(52.40±7.05)岁;病理分期:Ⅰ期35例、Ⅱ期10例。通过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结果得出P>0.05,可作对比。
        纳入标准:(1)经术前分段诊刮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2)依从性、配合性均良好;(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且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1)术前临床高度疑似肿瘤扩散;(2)存在重大手术禁忌或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3)伴有其他子宫疾病者;(4)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严重不全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待麻醉满意后,取头低脚高位,置入举宫器以及导尿管。随即建立常规人工气腹,放置腹腔镜,在腹腔镜引导下,于脐部、左右下腹部分别放置一套管针,探查腹腔、盆腔具体情况。分别电切骨盆漏斗韧带以及圆韧带,膀胱下推后切断双侧子宫动脉、宫骶韧带,将脂肪组织清除,切除子宫,清扫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达肠系膜下动脉水平,腹腔冲洗,缝合,术毕。
        研究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于术前,沿右侧股动脉入路穿刺,在腹主动脉分叉上方约2cm处放置导管进行血管造影。导管更换,对导管头进行合理调节后,进入髂动脉进行血管造影。通过观察造影结果,明确定位肿瘤位置、血供情况。将导管放置于子宫动脉下行泵入化疗药物,给予动脉泵顺铂80mg/m2,5-氟尿嘧啶4500mg/m2持续泵入。本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步骤均与对照组患者一致,另外在术后给予顺铂60mg/m2、紫杉醇140mg/m2,静滴,每周1次,持续静脉化疗4周。
1.3观察指标
        评价及对比两组①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患者的MMP-9水平、HE4水平;②炎症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③随访3年的预后情况,观察与统计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的MMP-9、HE4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MMP-9、HE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MP-9、HE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子宫内膜癌中大部分患者为腺癌类型,若采取放疗治疗,其敏感性相对较低。因而,临床中通常需根据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目前主要是进行手术,以清除病灶组织,提高患者生存率,再按照病理分期、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复发影响因素辅以化疗综合治疗[3]。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微创理念不断渗透,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且因具有微创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对于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一方面能够将病变子宫完全切除,且清除转移病灶,另一方面还能够病理分期,明确评估病情及预后,有助于进一步有效判断出术后治疗方案[4]。在腹腔镜手术中,借助腹腔镜引导,可获得清晰广阔术野,有助于手术医生全面观察到患者腹腔、盆腔内情况,且还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肿瘤位置,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突发或者是特殊情况,便于及时作出准确处理。此外,腹腔镜手术的创伤程度较轻微,术后恢复较快,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不仅可有效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风险,还可促使胃肠道蠕动。但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无法将癌细胞彻底清除,存在较高的术后复发风险。所以,往往需要辅以其他治疗方法。
        经临床实践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大多对化疗药物产生了一定耐药性,若术后给予常规静脉化疗,难以预防局部复发。因此,从术前化疗角度考虑,若在术前采用化疗治疗,有助于促使肿瘤体积缩小,从而确保了手术清除彻底性,大幅降低了术后复发率,甚至还能对以往无法采取腹腔镜手术患者创造了肿瘤切除机会[5]。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癌症的研究力度,已在乳腺癌、胃癌等治疗中发现采用新辅助化疗,能够大幅改善预后效果[6]。MMP-9、HE4均可反映出肿瘤性质,且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其中,MMP-9属于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的一种,可起到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迁移、血管生成等多重作用[7]。此外,MMP-9还参与了癌细胞防御-侵袭-转移过程。有文献报道,MMP-9水平下降,可发现癌细胞转移与血管生成受抑[8]。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MMP-9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女性。HE4属于一种附睾分泌蛋白,分布与女性生殖系统。大量研究表明,绝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HE4表达含量较高,认为HE4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指标[9]。
        本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的MMP-9、HE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MP-9、HE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MMP-9、HE4水平,从而发挥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有研究指出,炎症反应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10]。CRP作为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一种,其水平升高则表明机体组织受损或感染程度越严重;IL-8同样参与了机体病理过程,具备炎症反应调节以及促使血管生成作用,可反映出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性;TNF-α长期处于水平升高趋势,则会损害正常组织。研究组的CRP、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炎症程度,避免癌细胞进一步扩散,从而促使病情好转。全部患者经随访3年,研究组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术后癌细胞局部复发。两组的远处转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总体生存率,其认可度、接受度更高。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下调MMP-9、HE4表达水平,抗肿瘤作用显著,同时减轻了炎症反应,能够有效避免局部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开展。
参考文献
[1].翟高科. 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 中国执业药师, 2019, 16(10):52-54.
[2].李婵玉, 邓洁, 徐蕾,等. 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CDX-2,Dkk-3及PTEN的变化及预后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7(249):79-82.
[3].郭春杏,  刘婵娣,  刘付小清,等. 新辅助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 黑龙江医药, 2020, 33(3):585-587.
[4].闫丽娜, 杨滢, 丁建龙,等. 新辅助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VEGF及MMP-9的影响[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20(1):82-85.
[5].张小莎, 梅军华. 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相关检测指标影响观察[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 26(05):405-407.
[6].阿依米拉·艾山江, 努尔满古力·肉孜. 高危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与化疗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 24(11):1307-1309.
[7].赵祎琪, 邓泽文, 郄明蓉,等. 226例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 33(7):506-511.
[8].原昕. 腹腔镜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8):1761-1764.
[9].王琪, 罗德平, 余瑛.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应用在诊治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35):54-56.
[10].刘芳, 傅文丽.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7):28-29.

作者简介:
                 李玲(1971年5月),女,汉族,湖北省枣阳市,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九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手术及放化疗
          林安(1964年9月),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九区,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手术及放化疗
          林亮(1985年7月),男,汉族,福建省平潭市,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九区,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手术及放化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