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黄志东
[导读] 目的:探究在小儿食管裂孔疝诊治过程中外科诊治方式的具体应用以及其产生的诊治效果
        黄志东
        泉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福建 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食管裂孔疝诊治过程中外科诊治方式的具体应用以及其产生的诊治效果。方法:收录从2018-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小儿食管裂孔疝修复诊治的病患资料共24例,病患在接受食管裂孔疝修复诊治的过程中,同时也根据自身的情况接受了抗反流手术,在手术结束后,根据病患的临床症状,各项体检情况对手术诊治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收录的病患并未出现术后死亡这一情况,三位病患在手术结束后再次接受了滑动疝修补诊治,两位病患出现了反流性食管溃疡并发症。病患手术后检查情况如下:24位病患在接受手术诊治之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手术诊治结束后,病患的身高体重也逐渐开始增加。x线钡餐检查中,21位病患的检查结果正常,未见胃食管反流症状,3位病患食管下括约肌有高压带存在。24位病患的24小时hp检查总分都处于正常状态。结论:在小儿食管裂孔疝的诊治过程中,采用手术修复诊治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病情,如在诊治的过程中,临床医师根据病患的情况给予病患抗反流手术诊治,手术诊治的效果会更加显著,食管裂孔疝手术修复诊治联合抗反流手术诊治对于小儿食管裂孔疝病患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治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小儿食管裂孔疝;修复诊治;外科手术;诊治效果
        引言:
        食管裂孔疝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1]。这一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病患的隔食管裂孔出现明显的扩大,食管环绕膈肌底部较薄,腹腔内部的食管,贲门以及胃部由于腹部压力过高的原因,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纵膈之中,导致病患出现胃食管反流这一症状[2]。相关研究政治,食管周围韧带发育不全,食管左右膈肌角纤维发育不全是小儿食管裂孔疝这一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病患在患有这一疾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呕吐症状,食管反流这一症状的出现也会导致病患的身体出现营养不良这一问题,导致病患无法得到正常的发育与生长[3]。对于小儿食管裂孔疝病患而言,外科手术诊治是目前诊治效果最突出的诊治方式,本次研究将以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4位小儿食管裂孔疝病患为例,探究外科诊治措施在小儿食管裂孔疝诊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诊治效果。
        1资料与方式
        1.1病患资料
        本次研究收录从2018-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小儿食管裂孔疝修复诊治的病患资料共24例,病患之中性别为男性的病患人数为13人,性别为女性的病患人数为11人,病患的年龄范围为1-8岁,病患的年龄平均数值为(5.1±2.3)岁。其中临床症状为反复呕吐的病患人数为11人,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的病患人数为4人,临床症状为呕血的病患人数为6人,临床症状为大便隐血阳性的病患人数为3人,24位病患之中,有3位病患的发育状况尚可,21位病患存在贫血以及营养不良问题。x光检查结果如下:24位病患之中,12位病患隔上存在明显的圆形块影或者气液平面块影。24位病患之中,其中最终诊断结果为食管裂孔滑动性疝的病患人数为11人,诊断结果为食管旁疝的病患人数为5人,诊断结果为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的病患人数为8人。本次研究中所有病患均接受外科手术诊治联合抗反流手术诊治,其中接受nissen术诊治的病患人数为9人,接受belsey手术的病患人数为7人,接受重建his角手术的病患人数为8人。24位病患之中接受1次手术诊治的病患人数为20人,接受2次手术诊治的病患人数为2人,接受3次手术诊治的病患人数为1人,接受4次手术诊治的病患人数为1人。
        1.2纳入方式
        1.2.1本次研究中所收录的病患均符合少儿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诊断标准。
        1.2.2本次研究中接受诊治的病患自身不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恶性肿瘤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
        1.2.3研究人员向病患家属将手术的相关事项说明之后,病患家属同意病患接受此次手术,并签订同意书。
        1.2.4本次研究上报医院内部伦理委员会后得到了执行批准。


        1.3诊治方式
        本次研究中24位病患均接受食管裂孔疝修复术诊治,诊治措施如下:在病患入院接受诊治之后,根据相关诊断要求完善临床检测,在各项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制定食管裂孔疝修复术的具体手术方案,手术之前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病患家属将手术的具体内容以及手术的意义向病患家属详细进行说明,确保病患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手术诊治之后,再次完成后续的手术诊治工作,食管裂孔疝修复术展开过程中,首先临床医师需要将病患疝内容重新归位到腹腔之中,切除多余的疝囊部位,如果病患的食管裂孔疝类型为滑动疝,则需要将疝囊顶膈部位的食管韧带下拉至食管裂孔膈肌部位,并将其固定在食管裂孔膈肌之上,确保食管裂空膈肌下方的长腹段食管距离在2-3cm左右,上述操作完成之后,临床医师需要将病患体内已经出现松弛的食管裂孔膈肌脚采用手术手段来进行缝缩,确保食管裂孔膈肌脚能够正常运行。食管裂孔疝修复术结束之后,临床医师需要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给予病患抗胃食管反流手术诊治,本次研究中接受nissen术诊治的病患人数为9人,接受belsey手术的病患人数为7人,接受重建his角手术的病患人数为8人,根据病患手术切口位置的不同,临床医师需要将病患的胃部固定在不同的部位。
        1.4评价标准
        在病患手术诊治结束后,对病患的各项情况展开检查,并根据病患的手术次数制定手术随访的时间,对病患的发育情况以及身体状况进行记录。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并未出现手术死亡案例,本次研究中共有20位病患接受1次手术诊治,病患的随访时间范围为1-12年,在随访过程中,有6位病患在1年后身体发育情况已经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5位病患在5年后身体发育情况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5位病患在接受诊治10年后,病患的发育情况已经达到了正常标准,4位病患在接受诊治12年后,身体发育情况已经达到了正常标准。接受2-4次手术诊治的4位病患,在手术诊治结束8年后,健康状况以及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手术结束13年后,病患的各项身体状况已经达到了正常标准。本次研究中24位病患在接受最后一次手术诊治之后,临床症状均已经全部消失,病患已经可以正常的进食以及生活,随着病患诊治结束时间的增长,病患的发育状况逐渐靠近正常标准。,21位病患的检查结果正常,未见胃食管反流症状,3位病患食管下括约肌有高压带存在。24位病患的24小时hp检查总分都处于正常状态。
        3讨论
        本次研究中24位病患均接受了食管裂孔疝修复术诊治联合抗反流手术诊治,病患在接受手术诊治之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也随着病患手术诊治结束之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病患的身体发育情况逐渐达到了正常标准。研究人员认为,在食管裂孔疝病患的诊治过程中,临床医师需要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来对手术诊治的具体方案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根据病患的临床症状选择合理的抗反流手术来改善病患的症状,只有这样在接受手术诊治之后,病患的身体状况才能够逐渐恢复正常标准,对于病患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食管裂孔疝修复术通常有两种手术方式,第一种为腹部切口手术,第二种为胸部切口手术,根据切口的不同,临床医师所选择的固定方式以及手术方式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哪种手术方式,在手术诊治的过程中,临床医师都需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首先临床医师需要确保病患的贲门部位回到标准位置,其次临床医师需要固定病患的胃部并且回复病患的贲门功能,确保膈下食管有足够的距离能够防止食道反流这一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临床医师还需要缩窄已经出现了扩大的裂孔,避免病患腹部压力的增加导致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章纪叶,  王知非,  刘军伟,等.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治疗胃食管反流206例[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 035(003):207-210.
        [2]江怡, 林阳文, 孙苏娜,等. 食管闭锁术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 41(06):494-499.
        [3]赵小净,  武晋萍,  王晓玲.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86):335,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