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飞 赵亮 潘晓明
马鞍山十七冶医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目的:分析尿半乳糖测定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应用及乳糖酶对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尿半乳糖测定分析结果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情况以及疗效。结果:经过尿乳糖测定结果可知,中重度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乳糖不耐受情况较多,且乳糖不耐受患儿病程时间略长,P<0.05。经过治疗后可发现,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短、不易复发、疗效更好,P<0.05。结论:尿半乳糖测定可以提示患儿乳糖酶的缺乏情况,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有力依据。乳糖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同时在短期时间内复发较低,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半乳糖测定;轮状病毒肠炎;不耐受;乳糖酶;疗效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指轮状病毒所导致的急性消化道疾病,主要常见于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亦可伴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而腹泻易导致患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破坏了电解质平衡,从而导致肠外器官损伤[2],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安全。本次研究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进行研究,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4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2:23,平均年龄(10.3±2.5)月。观察组男女比例20:25,平均年龄(11.7±2.2)月.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排出标准:(1)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患儿;(2)大便呈黏冻脓血状;(3)对本次研究治疗药物过敏患儿。
1.2方法
所有患儿采用尿半乳糖测定试剂盒进行测定。尿检前排空尿液,按饮食习惯进行一次哺乳[3]。哺乳后2-3小时采集患儿尿液,放置样品孔,呈淡黄色为乳糖不耐受,呈粉色为乳糖耐受[4]。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布拉氏酵母菌、补锌等治疗。观察组采用乳糖酶治疗,每次喂养前10-15分钟饮用1包乳糖酶,用温水冲调,持续2周[5-6]。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有效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同时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间上进行随访;显效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排便次数以及粪便性状正常,有效为症状部分消失、排便次数以及粪便性状得到改善,无效为病情无明显变化、排便以及粪便性状与治疗前一样或恶化[7]。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半乳糖测定结果
90例患儿中,乳糖不耐受52例,占比57.8%。腹泻每天≥5次的患儿44例(轻度),腹泻每天6-9次的患儿41例(中度),腹泻每天≥10次的患儿5例(重度)。52例乳糖不耐受患儿病程时间为8.37±5.69天,38例乳糖耐受患儿病程时间为7.11±4.29天,P<0.05。46例中重度患儿有31例患儿为乳糖不耐受,占比67.4%。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P<0.05。详见表1。
2.3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8.9%;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乳糖的检测方式较多,最准确的检测方式为直接检测空肠黏膜乳糖,但是具有创伤性,所以应用范围较小[8]。尿液半乳糖检测方式方便且无创伤,准确性也较高,并且患儿家长也可自行检测,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帮助了解患儿乳糖耐受情况。乳糖不耐受的患儿以往通常采用无乳糖乳制品进行喂养治疗,虽然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乳糖是乳制品主要的碳水化合物,长期缺少乳糖的补充,会使患儿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也不利于患儿大脑的发育[9]。应补充患儿体内的乳糖酶含量,一方面促进体内益生菌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使肠道恢复平衡状态[10]。
经过研究后发现,中重度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乳糖不耐受情况较多,且乳糖不耐受患儿病程时间略长,P<0.05。经过治疗后可发现,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短、不易复发、疗效更好,P<0.05。说明乳糖酶的治疗方式可以真正帮助患儿康复,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中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尿半乳糖测定可以提示患儿乳糖酶的缺乏情况,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有力依据。乳糖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同时在短期时间内复发较低,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莹,黄鸣剑,张凯真.益生菌联合乳糖酶治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引起的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4):151-153.
[2]郭洲萍,谢美燕,潘章颖,张剑,廖晓卿,陈潇萍.尿半乳糖联合大便乳糖测定在诊断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症中的应用及饮食指导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11):121-122.
[3]刘艳霞,曾慧慧,王玉双,李静,郭蕾蕾,郑楠.乳糖酶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4):424-426.
[4]王昕颖,鲍镜伊,梁艳军,赵宝权.乳糖酶对小儿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1):109-111.
[5]孟祥辉,韩计亮.探讨乳糖酶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4):70-72.
[6]缪添义,周颖,阮晓宇.乳糖酶改善轮状病毒性肠炎乳糖不耐受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06):722-724.
[7]陈珺,费奥.乳糖酶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01):118-120.
[8]吴昱,岳彬,刘佳,马娜.尿半乳糖测定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症的临床诊断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0):1389-1390.
[9]闫瑞振,常玉芝.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症的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0):1426-1427.
[10]严仍林.补充乳糖酶对轮状病毒肠炎病情影响的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