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丹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厦门361001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给予药学科普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时段内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86例,以系统抽样法予以分组,常规干预43例(归入对照组),实施药学科普干预43例(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血糖血压血脂异常的达标率。结论: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血糖水平低,血压达标率、LDL-C达标率更高(P<0.05)。结论:实施药学科普干预对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在增强患者认知的基础上,提高其用药依从性,预防各种并发症。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住院患者;药学科普干预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巨大改变,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均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成人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几率分别为10.45%、25.2%、40.4%,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糖尿病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三高)也较为常见[1]。患病后患者需持续用药治疗,并对饮食、生活方式等予以合理管控,如此才能使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稳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三高患者综合达标率较低,因此临床应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综合防控能力。本次研究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86例为样本对象,评估药学科普干预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时段内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86例,以系统抽样法予以分组。对照组43例,男女比26:17,年龄最小42岁,最大76岁,均值(59.42±12.68)岁。研究组43例患者,男女比25:18;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均值(59.69±7.79)岁。两组基线资料均保持一致在研究范围中(P>0.05)。
纳入标准:①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纳入对象均与诊断标准相符,且确诊为高血压、血脂异常;②进行药物降糖、调脂、降压治疗;③糖尿病病程>3个月;④事先告知患者研究内容,获取患者配合;⑤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②肝肾功能不健全者;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④因感染等其他因素造成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异常者;⑤认知、意识、精神严重障碍者;⑥临床资料残缺、无法配合及中途脱离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在患者入院后进行病史资料分析,审核医嘱,分析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其用药依从性,临床医师未进行药学服务。
研究组实施药学科普干预,开展内容如下:1)入院时,对患者用药方案进行评估,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2)住院期间,对患者开展药学查房,每周3次,问询其用药情况,如患者需要更换调整用药方案,需对其进行评价与监护,向患者发放用药科普教育册及宣传调查表。口服降糖药物调查表:逐一列出常见降糖药物类型、用法、剂量、适应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各项注意事项等,如果患者对某一项不了解或想要更深一步了解,可以在相应位置打钩,药师根据患者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解答。降糖、降压、调脂用药教育表:标注药物名称、使用规格、图片、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胰岛素使用说明:介绍胰岛素保存、使用方法、剂量、生活注意事项等。利用微信、公众号、QQ等定期向患者开展用药科普知识,举办知识讲座,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并通过在线服务,给予患者用药个体化指导,通过公众号推送用药知识和科普文章。3)出院前,开展出院前用药科普教育,制定出院前用药教育表,其中涉及到用药类型、方法、用量、时间、治疗目标、饮食及生活管控、血压和血糖、血脂监测项目。收集患者各项信息,建立健康档案。
1.3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参考Morisky评分表评估,有4个问题,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情况。
血糖、血压、血脂异常的达标率: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达标标准: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血压<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2]。
1.4统计学方法
3讨论
研究显示[3],血脂异常LDL-C水平大幅度上升、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人体心血管造成影响,引发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是致使糖尿病患者病死及致残的主要因素。通过控制高血压水平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及致残、病死的风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通过降压、调脂、降糖等综合管控,可预防及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
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血糖水平低,血压达标率、LDL-C达标率更高(P<0.05)。由此可见,开展药学科普干预有助于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的有效控制,可促进疾病转归,提高患者预后。开展药学科普干预,于患者入院时利用入院药学问诊表进行调查评估,评价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以便于药师参与患者治疗,同时可以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并为后期相关评估奠定基础[4]。在患者住院期间开展全面用药教育,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药学干预,采取多种途径实施用药知识普及,使患者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用药知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及和合理性。同时在出院前实施出院用药教育,对患者血糖血压控制情况进行问询,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保障用药安全性,最后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给予患者实时、便捷的药学服务,通过全程药学服务,指导患者用药服务[5]。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住院患者实施药学科普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故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宋再伟,胡杨,等.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15):2340-2342.
[2]黄红静,洪丽帆,梁晓婷,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住院患者的药学干预研究[J].北方药学,2020,17(05):162-163.
[3]邓彩霞.药学服务干预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5):174-176.
[4]王维波,李振卿,王继美,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住院患者的药学科普干预研究[J].中国药师,2019,22(08):1464-1467.
[5]廖晓棠.药学服务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价值分析[J].中国药业,2018,27(0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