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刘鑫(1) 卢琨(2) 郭锐(1)
[导读]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应用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刘鑫(1)   卢琨(2) 郭锐(1)
        郸城县人民医院 介入血管外科  河南郸城 477150(1)
        郸城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   河南郸城 477150(2)
        【摘要】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应用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BP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与实验组(采用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6-2019.8收入我院接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 在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5.00%)高于对照组(85.00%),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将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其术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关键词】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临床疗效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在临床中属于中老年男性群体常见病之一[1]。其治疗方法常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后者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既往临床常采用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其治疗总有效率可高达80%,但经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来看,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进而导致患者远期恢复效果较差。经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前列腺动脉栓塞术逐渐被应用于BPH患者中,不仅效果显著,同时还可弥补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不足[2]。本文旨在BPH应用于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2018.6-2019.8我院收入的80例BPH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50-80岁,平均(67.45±6.45)岁,病程1-10年,平均(5.12±1.12)年;实验组年龄52-80岁,平均(68.56±6.56)岁,病程1-10年,平均(5.14±1.14)年。两组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有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在治疗前接受相关检查,符合手术标准后方可进行后续治疗。同时术前3d给予患者抗炎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术前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将其体位置于截石位后,将电切镜从其尿道置入,在电视监视下观察其精阜、腺体以及膀胱顶位置,用电切环刀切出一条标志沟,再将中叶以及左右两侧叶切除,最后修整精阜两侧腺体组织及颈口处。另采用冲洗器冲洗碎块组织,最后对手术部位进行止血,退出电切镜,缝合手术部位。实验组则采取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将患者置于截石位,给予其硬膜外麻醉,将润滑剂涂抹于带有闭孔器的电切镜上,再将电切镜缓慢插入尿道并将其推进。手术医生通过电视监视系统对患者后尿道、膀胱进行有序检查及观察。检查膀胱有无肿瘤、憩室、小梁,中叶有无突出膀胱,膀胱颈后唇处有无抬高。另将电切镜后撤,观察前列腺两侧叶、中叶以及大小的增生程度。注意膀胱颈与精阜之间的距离,辨认外括约肌,对前列腺组织按顺序切除,其切除顺序先用电切刀将膀胱颈从精阜处逐层切至包膜处,再将前列腺尖部切除。用37°C生理盐水将切除的碎块组织进行冲洗,用电凝刀对切口部位进行止血,最后撤出电切镜,为患者行留置导尿管术,在其术后7d拔出导尿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总有效率,其中分为有效、显效及无效三个等级,患者尿路梗阻及膀胱刺激症状经手术治疗后缓解90%为有效;临床症状缓解60-89%为显效;缓解程度≤59%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5.00%)高于对照组(85.00%),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BPH在临床中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人群,其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提高[3]。该病常导致患者出现夜尿增多、尿不尽、尿急、尿频等多种下路尿路梗阻症状,对中老年男性人群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形成一定影响。
        目前,临床对于治疗BPH患者,常采取药物以及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存在影响性功能、病情反复发作以及并发症较多等劣势。故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BPH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价值意义[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本文通过将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与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应用于BPH患者发现,前者疗效更佳,更能够在患者术后改善其临床症状,促使其病情恢复。相关文献报道[5],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远期恢复效果较差,而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应用于该疾病患者后,术后出血情况以及下尿路阻塞症状明显得到停止与缓解。同时该手术能够在术中准确辨别前列腺动脉,有效避免术中误伤正常血管分支。通过将部分前列腺血供进行阻断,使其部位发生缺血性坏死、缩小体积,达到解除患者下路梗阻的目的[6]。
        综上所述,将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应用于BPH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疗效,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使其病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洪鑫,丁文彬,袁瑞凡,等.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2):1650-1652.
[2]苏国庆,金书强,朱章祥,等.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10):1701-1704.
[3]吕磊,黄韬,高晓玲,等.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联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的疗效[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9):675-678.
[4]张兵军,刘广,石乃华,等.介入栓塞前列腺动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19例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9):81.
[5]张金龙,段峰,袁凯,等.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列腺源性顽固性血尿的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53(2):121-126.
[6]王文祥,李雷,李海,等.两种术式治疗较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比较[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9,8(3):20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