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王剑莉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性
        王剑莉
        吉林省温泉医院   吉林  白山   134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性。方法:在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在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鲁卡因治疗,参照组给予单纯单纯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普鲁卡因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脑血栓;依达拉奉联合普鲁卡因治疗;单纯依达拉奉治疗;治疗有效率
        脑血栓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类型,患者由于皮质或者脑动脉猪肝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自身血管管腔闭塞以及血栓形成,进一步出现的脑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1]。依达拉奉联合普鲁卡因治疗是联合两种药物的干预效果,提高患者血栓溶解度,改善脑大脑的缺氧缺血[2]。现列举10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在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收集我院100例脑血栓患者,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8.26±3.26)岁。研究组患者:男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8.31±3.21)岁。一般资料组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脑血栓的诊断标准要求;(2)脑血栓患者低死亡风险。排除标准:(1)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脑血栓患者;(2)年龄在90岁以上的脑血栓患者。
1.2方法
1.2.1 单纯依达拉奉治疗
        参照组行单纯依达拉奉治疗。
        糖尿病患者每天使用1支30mg的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10;生产企业: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分别滴注2次。在滴注前医护人员将其与适量生理盐水稀释使用,静脉滴注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
1.2.2 依达拉奉联合普鲁卡因治疗
        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联合普鲁卡因治疗。

给予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2872;生产企业:石家庄北方药业有限公司;规格剂型:2ml:40mg)0.25%-0.5%水溶液,每小时不得过1.5g。
1.3 指标判定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具体可以分为:治疗显效为脑血栓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治疗有效为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无效为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有效治疗率=(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总人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分析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χ2检验用n(%)代表的治疗有效率。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组间差异,如果P<0.05,则证明当前研究讨论的组间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参照组治疗显效有18(36.00%)例,治疗有效为20(40.00%)例,治疗无效为12(36.67%)例,共总心肌损伤的有效治疗率为38(76.00%)例;研究组治疗显效有35为(70.00%)例,治疗有效为11(22.00%)例,治疗无效为4(8.00%)例,共总心肌损伤的有效治疗率为46(92.00%)例,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结果为:(X2=11.602,P=0.001;X2=3.787,P=0.052;X2=4.62,P=0.029;X2=4.62,P=0.0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依达拉奉进入体内后可以抑制脑细胞氧化障碍,实现自由基的清除,降低患者血栓周围的血流量,进一步实现缓解脑梗死的症状,保护患者的大脑[3]。单纯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年龄较大或者其余原因,会再次出现脑出血或者脑栓塞再发的情况,降低了患者治疗效果。普鲁卡因作为一种局部麻醉药,进入人体后可以延长并且加深依达拉奉的药物作用,延长药物作用于血栓部位的药理性质,提高治疗效果,延长作用时间[4]。
        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普鲁卡因治疗可以提高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脑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敏,高华,冯卫贤,等依达拉奉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3):427-428.
[2]江洁,李颖,熊迪.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5):782-784.
[3]冉强,张小利,杨章.脑血栓治疗中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的应用意义探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01):67-68.
[4]彭超敏.普鲁卡因、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联合治疗脑血栓5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1):2165-2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