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胜曦,郑静丹,张婷婷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分别接受药物、针刺治疗以及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较高(97.77%),与对照组(77.4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较低(6.45%),与对照组(25.8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实施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面瘫康复操;周围性面神经炎;安全性;有效性
周围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bell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主要以感觉障碍、面部肌肉障碍为主[1],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劳累以及受凉等因素有关,目前药物和针刺治疗是首选的方式,同时也有研究学者指出,面瘫康复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面部肌肉障碍等,提升预后,基于此,本文行如下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2例,均为2019年1月至12月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药物针刺治疗以及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且两组各有患者31例。
对照组:本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名,女性患者有15名,最小年龄者22岁,最大年龄者56岁,平均年龄为(39.09±3.14)岁。
实验组:本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7名,女性患者有14名,最小年龄者21岁,最大年龄者55岁,平均年龄为(39.13±3.06)岁。
上述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药物、针刺治疗:(1)药物治疗:选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一天5-10mg,乙酰谷酰胺静脉滴注,一天一次,一次20-30mg,连续1周后停药;(2)针刺治疗: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少阳经穴为辅,以局部近取、循经远取结合的方式针刺,注意针刺前严格消毒处理,主穴必要,配穴可以适当结合病情增加,留针半小时,一天一次,连续治疗20天[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操辅助治疗:(1)早期:患者行瘫痪面肌的被动活动,沿着面颊部、颌部行环形顺时针按摩,再选取下关、上官、迎香以及阳白等穴位按摩,一天两次,一次5-10min(2)中期:指导患者以鼓腮为主,行面肌表情训练,使脸颊像气球一样膨胀,停留数秒后还原,之后抬额闭眼,用力抬额,出现额横纹后闭眼,进行侧眼轮匝肌训练,再辅以皱眉运动,叮嘱患者使劲皱眉,尽量让左眼靠右眼[3],促使眉间产生纵向横纹,然后还原(3)终期:嘴巴崛起,停留数秒还原,嘴巴微张,上下咬合,停留数秒还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有效率: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面部运动恢复正常,无特殊不适)、改善(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面部稍有不适,面部随意运动正常,额纹稍浅)以及无效(上述均未达到)。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处理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并分别通过例数(百分比)以及(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本文所对比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处理,并通过例数(百分比)进行表示,当统计出的结果显示(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如下表一所示,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较高(97.77%),与对照组(77.4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炎主要以面部麻木、口眼歪斜、活动无力等为临床特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发病突然,没有年龄限制,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4-5]。
本文以我院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例,用常规药物、针刺治疗的方式与结合面瘫康复操的辅助治疗进行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药物、针刺结合面瘫康复操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和针刺单一治疗。
因此可以明确,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在接受药物和针刺治疗期间,辅助面瘫康复操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树群, 白薇, 李秋月,等. 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14(06):88-91.
[2]刘花玲, 郑芳. 面肌反馈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8):1054-1055.
[3]杨森, 王鹏琴, 鞠庆波. 面瘫复元合剂结合眼针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 505(06):152-154.
[4]刘静艺. 揿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残疾指数评分 面部神经功能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23):63-65.
[5]韦宝珠、袁华、金铭亮. 面肌训练结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15):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