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蓓贝 谭媛媛
荣成人民医院 山东 荣成 264300
近几年来,我国医院治疗的首选方式就是”输液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容易产生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滥用抗生素。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意识到抗生素的危害,不仅对于人体健康会造成伤害,同时还会使医保资金负担加重。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呼吁医生要规范诊疗行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建议设立”输液安全日“,加强人们对于输液安全的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一些医院,其主要的也是首选的给药方法都是输液,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国在临床医学以及医学教学过程中,都没有专门的进行过输液危害方面的教育,临床医学上,没有针对输液方面的危害进行过专门的医学研究,医生缺少对输液危害的正确认识,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形成认识的误区,没有认识到输液造成的长远的危害;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公众认识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当出现感冒、炎症等症状的时候,要及时的采用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公众认为输液的效果好,缺少对输液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
通过对2014年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在静脉给药的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静脉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发病比较急,救治的难度也相对比较大,不良反应主要有呼吸困难、药物过敏、心律失常等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因此静脉给药在临床上的安全性问题相对比较显著。
在临床上,比较多的是由于注射药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案例比较多,有的患者在注射药物之后出现过敏、发热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药物热”,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只要立即停止用药,那么就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有时候在输入中药注射剂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由于中药注射剂中存在的杂质相对比较多,因此很难能够保证注射剂的纯度,使得患者在输液之后,杂质跟随药物进行患者的学业之后,这就可能会导致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遭到破坏,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肾脏功能。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过度输液造成的危害,首先就是容易使患者的毛吸血管发生堵塞。有的患者在生病之后会主动要求医生为其进行输液治疗,主要是因为患者认为输液的疗效比较快,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还有的患者认为,输液治疗的方法可以为患者补充有效的营养,并且可以对血管进行疏通,认为静脉输液是一种疗养的方式。但是,滥用输液的危害不是在段时间之内就能体现出来的,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的,当输入的也体重又不溶性微粒的时候,这些微粒会随着输液进入到血液中,之后随着血液在全身流动,随即会造成毛细血管的堵塞。
二是可能会造成肾脏的药物性损伤。在临床医学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不仅可能使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还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药物性肾损伤。在使用抗生素之后,患者发生的首先得不良反应就是肾毒性,也就是可能会造成肾小管的堵塞、损伤,肾功能衰减等。由于不同的抗生素,其肾毒性作用不同,因此产生不良反应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用药期间都会出现血尿、管型尿以及尿量一场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肾脏损伤的体现。
三是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使得患者在患病之后无药可用。抗生素的滥用,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抗生素的效果比较好,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医院使用的过多,由于在临床使用中,缺少对注射药物的有效监管,因此才会产生抗生素滥用的情况。
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当儿童患病之后,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康复,因此多要求医生进行输液治疗,认为输液的效果好,见效快。
就目前的药品市场来说,缺乏儿童专用型的口服药,一般当患儿患病的时候,只能依靠吃少量的成年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但是在临床上的很多承认药物都是复合制剂,并不适合儿童服用,复合制剂中的一些成分甚至可能会对儿童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患儿的服药问题十分困难。因此,很多的医生和家长更愿意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儿进行治疗,这也是加剧输液治疗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对输液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分别为我国输液使用的现状、输液质量安全、输液包装的质量及安全性、发达国家的输液质量安全性、不合理输液带来的危害、以及安全输液的建议。专家建议,非必要不输液,可以通过医保拒付的方式来控制一些不需要输液的常见的病症,同时还要求医护人员要适当的提醒患者,让患者认识到输液的危害,建议患者非必要不输液。
《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的编写者大都是我国临床工作的一线专家,同时还包括了相关行业的专家,共识初稿大约有25万字,自从共识出版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得效果,但是,很多的医患对于输液安全的认识仍然是片面的,甚至还有一些医护人员为了利益依然在大量的使用输液治疗,这就使得输液的不良反应称为隐患。
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尽快组织专家,制定出静脉输液指南以及静脉输液的管理规定,对于静脉输液进行规范化、合法化的指导。静脉输液要建立起畅销的监管机制,要加强医院方面的管理,并且还要对医生进行约束,约束医生在临床上的输液行为,对于输液类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对输液要保持优胜劣汰的态度,对于效果不好或者副作用比较大的药物要及时抛弃。
其次,可以设立“输液安全日”或“输液安全月”,提高全民的安全用药意识和安全用药观念,在全国的范围内宣传合理输液的概念,向全民普及安全输液的理念,以“安全、有效、适当”作为药物治疗的原则,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就不输液,尽可能的规范用药。
再次,在医保层面对输液进行合理的规范。在医保管理过程中,要进行监督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在医保中滥用毒副作用比较大的药品,那么将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限制。
公立医院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将药学人员的专业性发挥出来,当病人所患疾病不需要进行输液治疗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医保拒付的方法对其输液行为进行控制,对于医护人员也要加强教育,尽量的较少医护人员进行不必要的输液,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医保费用的使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大医院之间也存在着“疗效竞争”,医院的治疗效果好,患者就会更多的选择这家医院,这就使得医患对治疗效果产生错误的认识,有些医生为了让患者的病情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会采用激素或者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尽管会在短期之内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想要兴根本上改变过度输液的问题,就需要改变医院的盈利机制,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普及,改变患者对于输液的错误认识,让人们能够意识到长期输液的危害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告别输液的依赖。
参考文献
[1]曾立云 , 盛丽娟 , 马丽丽 , 等 . 236 例门诊输液患者相关知识认知情 况及需求调查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14, 24(02): 105-108
[2]杨红梅 , 郭俊艳 . 我院静脉输液状况横断面调查 [J]. 军医进修学院 学报 , 2012, 33(03): 293-294, 312.
[3]叶高峰 , 许也齐 , 焦玉冰 , 等 .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现状调查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2, 22(22): 5010-5011.
[4]王燕 , 朱丹妮 .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溯源 [J]. 中成药 , 2010, 32(07): 120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