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王静,杨学文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摘要 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的合理用药以及不良反应,为临床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使用丹红注射液的464份住院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样本,并对其临床诊断、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此次观察的464份患者资料显示,有75例用药与药品适应证不相符,占比16.16%;有10例溶媒选择不当,占比2.16%;有15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占比3.23%。结论 临床应进一步观察与处理丹红注射液的溶媒选择与不良反应,加强规范与监管。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丹红注射液是从丹参、红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并由脂溶性的丹参酮和红花黄色素加注射用水制成的红棕色澄明液体针剂,其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解痉,就爱你过低血液黏稠度等功效,常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冠心病、缺血性脑病、心肌梗死、脑血栓以及心绞痛等病症[1-2]。由于近几年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使得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受到临床关注,为此,本文以探究丹红注射液的合理用药以及不良反应为主,进行如下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样本共计464份,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其中包括259例女性患者,105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小者22岁,年龄最大者87岁,平均年龄为(70.88±2.11)岁。
1.2方法
整理临床患者使用丹红注射液的具体情况,包括:用药的时间、用法用量、患者的性别、年龄、姓名、住院天数、诊断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等。
1.3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及丹红注射液说明书等为参考依据,从适应症、溶媒选择、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合理用药的评估。
2结果
2.1 适应症分析
此次观察的464例患者样本中,有75例用药与药品适应证不相符,占比16.16%,其余389例用药与药品适应证相符,占比83.84%;常见不相符的病症包括:高血压、慢阻肺、糖尿病等。
2.2 溶媒选择分析
此次观察的464例患者样本中,有有10例因血糖升高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更换溶媒,占比2.16%;符合溶媒选择的5%葡萄糖注射液233例,占比50.22%;氯化钠注射液112例,占比24.14%;果糖注射液117例,占比25.22%;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例,占比0.43%。
2.3 用法及用药量
用法均为静脉滴注,1天1次;用量为20-40ml,溶媒量为250ml;用法用量以及溶媒量均合理。
2.4 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最短1天,最长30天,平均(14.64±1.02)天;其中有95例(20.47%)使用时间为1-7天;有247例(53.23%)使用时间为8-14天;有122例(26.29%)使用时间为15-30天。
2.5 联合用药情况
所选对象均有联合用药,但未发现与其他药物混合加入同一溶媒情况;联合用药最少两种,最多26种。
2.6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有15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占比3.23%。半小时内发生了不良反应的有11例,占比73.33%;半小时-一小时内发生了不良反应的有4例,占比26.67%。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神经系统(33.33%)、消化系统(26.67%)、皮肤及附件(26.67%)、循环系统(6.67%)以及其他(6.67%)。
3讨论
丹红注射液属于中成药,其中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且同西药一样,具有自身的禁忌症、适宜证以及不良反应,但是由于较多的人群认为中成药的副作用小,从而出现滥用中成药的情况,最终增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次数,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本文的研究中,(1)有部分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并不符合该药物的适宜证,因此,临床上应该加强监督的力度,保证所有患者符合药物的适宜证,并且严格按照药物的说明书使用该药物,保证合理用药(2)丹红注射液的成分较为复杂,其中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具有抗原的特性,在药物进入机体内,会和体内的蛋白质结合[3],结合物转变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因此,在用药前,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并按照规定控制静脉输注的速度,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调控速度的必要性,避免家属和患者自行调节药物的滴注速度,同时注意滴注的天数,避免长期用药,诱发不良反应(3)中西医配伍原则较为复杂,所以如果选用中西医联合的治疗方式,一定要明确两种药物的药理[4],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例如:说明书上写明该药物需要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如果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则会增加不良反应(4)丹红注射液的使用剂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执行,并且使用前检查好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如遇变色、浑浊等情况,禁止使用(5)滴注的过程中,加强巡视的力度,如有异常,及时停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5]。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作为中成药物,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是也会诱发多种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明确该药物的临床特点,明确药物的禁忌症、适宜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的原则,在治疗期间加强监护的力度,以保证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佳, 刘芳, 忻晓晶,等.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丹红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2]李艳, 刘欢, 边原,等. 964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关联规则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 v.22(10):94-98.
[3]徐丽明. 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13卷17期, 36-37页, 2020.
[4]魏菊萍, 王惠霞. 基于文献的丹红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037(005):121-123.
[5]王艳梅.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年20卷69期, 326-327页,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