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 荣成 264300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眼底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和视力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接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患者6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及白内障患者为一组共30例,单纯白内障患者为二组,共3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黄斑区外环区、内环区和中心凹区厚度,视网膜平均光敏度。 结果 术后一组患者黄斑区外环区、内环区和中心凹区厚度均高于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一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平均光敏度低于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比单纯的白内障患者以及糖尿病合并眼底病的白内障患者,经白内障术后,糖尿病合并眼底病的白内障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水肿,同时视力恢复也不及单纯白内障患者,建议尽早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 眼底病; 白内障手术; 术后黄斑水肿; 术后视力
糖尿病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治疗方式就是控制血糖平稳,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合并成并发症[1]。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眼底病变,可有特异性的视网膜改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程度的伤害。而白内障也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能够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患者失明,治疗的最佳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是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的患者在白内障术后,极其容易出现黄斑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就这一问题做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接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一组与二组各30例,一组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及白内障患者男17 例,女13例,平均年龄( 67.42±2.35)岁,平均病程(4.62±1.39) 年; 二组为单纯白内障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 66.23±2.65)岁,平均病程( 4.59±1.45)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数据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手术操作由同一位医生进行,术后均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点眼,4 次/d,1~2滴/次;普拉洛芬点眼,4次/d,1~2滴/次连续使用3周[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厚度,以及患者手术后视网膜平均光敏度。
1.4统计学方法
三、讨论
黄斑水肿是指眼底视网膜黄斑区出现了炎症,所导致水肿,从而引起视力模糊[3]。黄斑水肿是白内障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4]。白内障疾病给许多患者造成失明,并给患者造成极大程度的痛苦,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过高的眼内灌注压,可能会引起视网膜血流异常,引起视网膜病变,从而影响患者的视力恢复。本文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外环区、内环区及中心凹区厚度均明显高于单纯白内障患者。而术后视网膜平均光敏度明显低于单纯白内障患者[5]。
综上所述,对比单纯的白内障患者以及糖尿病合并眼底病的白内障患者,经白内障术后,糖尿病合并眼底病的白内障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水肿,同时视力恢复也不及单纯白内障患者,建议尽早治疗[6]。
参考文献
[1]朱丽,陈晓.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0(11):906-909.
[2]朱娟,刘静,田蕴霖.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和视力情况[J].国际眼科杂志.?2018(12):2231-2234.
[3]余满,刘秋越,邹勤,陈彦君,杨小丽.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有效性的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0(12):2106-2112.
[4]彭红,彭梅,张艳芳.抗VEGF药物对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0(12):2124-2128.
[5]杨爱萍,汪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定量测量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观察[J].眼科学报.?2020(03):174-180.
[6]李爱霞.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术后视力、预后评估的价值观察[J].人人健康.?2019(04):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