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小儿神经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钟富秀 黄晓荷
[导读] 目的:分析在小儿神经外科静脉治疗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钟富秀  黄晓荷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神经外科静脉治疗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小儿神经外科中随机选取170例静脉治疗患儿,将这17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划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和协同护理模式,观察研究期间两组患儿的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探究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5.2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8±4.39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81.45±3.91分,t值为3.228,p值为0.00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神经外科静脉治疗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于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同时患儿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小儿神经外科;静脉治疗;
        静脉治疗是小儿神经外科中比较普遍的治疗方式,能够快速、有效的弥补患儿机体中缺乏的元素,治疗患儿机体内的相关症状,因此成为了当前医疗中常见的治疗模式【1】。但是考虑到患儿的年龄较小,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在静脉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较低,因此为了确保治疗效果,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获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帮助患儿家长积累科学的护理经验,提高家长对患儿的护理能力。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小儿神经外科接诊的170例静脉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小儿神经外科中随机选取170例静脉治疗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划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85例,其中男43例,女46例,月龄范围在8个月-48个月之间,平均月龄(25.61±13.24)月;研究组患儿85例,其中男47例,女38例,月龄范围在9个月-46个月之间,平均月龄(28.15±16.37)月。纳入标准:均在我院小儿神经外科接受静脉治疗,患儿家长自愿参与本次试验;排除标准:患儿护理依从性极差,存在呼吸系统疾病、脏器功能不全,患儿家长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遵循《静脉治疗实践标准》,结合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展开相关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协同护理:①成立专业的小儿神经外科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该护理小组展开系统的培训,确保小组成员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掌握熟练的护理技巧。②护理人员增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用热情的态度向患儿家长展开健康教育,传授科学的护理知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尽可能的获得患儿家长的帮助,更好的启动协同护理模式【2】。③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严格遵循护理方案对患儿展开护理,充分了解患儿身心发育规律,向家长询问患儿的喜好,为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配合提供前提条件。④护理人员要对预防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有前瞻性思维,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段预防患儿静脉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3】。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期间两组患儿的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调查(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试验期间产生的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经过t检验、X2检验,P<0.05表明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通过计算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在静脉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5.89%,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5.2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具体分析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通过详细的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8±4.39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81.45±3.91分,t值为3.228,p值为0.00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协同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静脉治疗患儿进行更加全面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与家长的默契度程度,这样在实际的护理中,才能展现出系统护理理念,与家长共同提高护理效率,确保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在静脉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5.89%,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5.2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8±4.39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81.45±3.91分,t值为3.228,p值为0.00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明协同护理模式在小儿神经外科静脉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倩云,聂惠婷.协同护理模式在小儿神经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2):84-86.
        [2] 虞露艳,应燕,王秋月等.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3):356-362.
        [3] 漆松涛.重视我国小儿神经外科的建设与发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9,35(8):757-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