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荣 刘璐璐
青岛市市立医院 山东青岛266011
【摘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强化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采用强化健康教育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化健康教育;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护理质量;并发症
肾衰竭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肾脏功能丧失,并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少尿等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常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代替肾脏功能,以保证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但患者透析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并发症情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和治疗效果,因而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对应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措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院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61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47.54±6.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强化健康教育护理,方法为:
1.2.1健康指导,由于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期间机体免疫力较低,饮食、生活禁忌较多,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促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1.2.2心理护理,患者透析后常出现心律失常情况,导致患者不良情绪情况明显,护理人员需定期分析患者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纠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3饮食指导,饮食方面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以清淡、高蛋白质食物位置,避免高钠、高钾食物大量摄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同时需减少摄水量,以控制患者血透治疗频率。
1.2.3血管通路护理,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主要途径,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护理人员需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血管通路通畅情况,观察通路周围渗血、血肿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次透析前需先将血管通路中的血块抽出,避免出现血管阻塞情况。
1.3 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对照组(n=58),护理质量(85.08±4.25);贫血3例、心血管疾病1例、感染2例、肾性骨病1例,占比12.07%;观察组(n=58),护理质量(89.84±3.71),贫血1例,占比1.72%;(t=6.426,P=0.001;x2=4.833,P=0.028),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肾脏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能够代替肾脏功能,起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维持患者生命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但治疗期间显示,大部分患者对血透治疗无正确认识,临床治疗依从性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需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旨在改善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预后质量[2]。
强化健康教育是指根据患者疾病情况、治疗内容、预后质量等方面,分析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指导,与达到护理效果。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临床多从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管通路护理等方面进行,一方面能够纠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促使血管通路通畅,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情况[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采用强化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情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丹. 强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9, 6(9):15-16.
[2]付华, 景艳.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9):1127-1129.
[3]朱娟妹, 常岭. 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影响评价[J]. 健康大视野, 2019,12(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