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的观察与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林天秀 黄晓荷
[导读] 目的 讨论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患者护理路径
        林天秀  黄晓荷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福建龙岩 364000
        摘 要:目的 讨论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患者护理路径。方法 实验样本均确定为颅脑损伤患者,且伴随中枢性高热症状,以随机数字法(抽取100例)将50例患者分到参照组,另外50例分到观察组,选择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两种模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问题情况和护理有效性指标。结果 分别开展护理活动后,观察组疗效(98.00%)比参照组(90.00%)理想,体温下降幅度比参照组大,体温恢复速度比参照组快。结论 结合物理降温和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迅速改善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整体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护理对策
引 言:
        中枢性高热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临床并发症之一,患者表现为急速的体温上升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种高热症状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缓解很容易损伤患者器官,威胁其生命安全。优质护理模式下,患者接受物理降温和针对性护理,比常规护理模式更具应用价值,因此临床开始推广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症状干预速率。本次实验中纳入的实验样本都是来自我院临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群体,针对患者的高热症状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临床护理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临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前100名患者被随机分组,得到两组实验样本,开始实验活动。参照组:患者19-76岁,均值41.23±4.65;女性22例、男性28例;体温范围39.6℃-41.3℃。观察组:患者18-75岁,均值42.11±5.10;女性32例、男性18例;体温范围39.4℃-41.4℃。患者资料分组对比后差异均衡(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发热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持续降温30min后获得患者的体温数据并与护理前进行比较。首先,灌肠护理重点护理对象要求意识清醒并且出现了低血压症状,使用200 mL 冰盐水灌肠。第二,
联合应用100mg 杜冷丁、50mg 异丙嗪、50mg 氯丙嗪制成冬眠1号,静脉注射1/2药物,一般患者出现躁动症状的情况下应用此注射治疗方案。第三,应用布洛芬栓剂(肛门塞入)、复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第四,以紫雪散、痰热清等中药参与治疗。
        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措施:第一,持续30min的物理降温后比较护理后和护理前患者的体温数值变化,然后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案:
        患者头部采用冰枕或者冰帽进行精准降温,腋下或者腹股沟放置冰袋;应用冰毯机,温度范围2-25℃;使用纯度30-50%的乙醇给患者擦拭身体,泡浴护理用水温度在36-40°之间[1];患者衣物薄厚适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反应与意识状态,监测与记录临床指标,体征监测异常马上通知主治医生;如患者无意识,要定期给患者吸痰,采用机械排痰和雾化吸入治疗方式,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高热持续的患者常见口腔炎,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护理频率4-6 次/d天[2];辅助患者翻身,频率为2h/次,给患者扣背的动作应该轻柔,预防出现坠积性肺炎;应用饮食护理对策改善患者肠胃功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
2结果
2.1统计体温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体温比参照组更低,且体温恢复到正常值的时间更短,两组患者在体温变化的相关指标对比中突出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中枢性高热在临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比较常见,患者体温急速身高且回落难度大,临床广泛应用物理降温措施,无副作用且能够迅速降温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还能够起到止血的作用。物理降温多数时候还是需要借助药物干预,调节患者中枢神经,使其体温迅速回落。结合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护理效率,但是患者的很多针对性护理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基于此临床建议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体现人性化护理理念,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3]。
        本研究选择来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患者100例进入实验范围,采用分组对比护理的方式,除了物理降温措施以外,参照组50例患者与观察组50例患者分别以常规和针对性护理两种模式参与护理过程,然后选择典型的临床指标展开对比,并依照对比结果评价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了针对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观察组疗效(98.00%)比参照组(90.00%)理想,体温下降快、耗时短。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患者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建议联合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高热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的损伤,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
        结合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物理降温联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症状。
参考文献:
[1]李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观察与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4):712-714.
[2]龙杰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03):213-214.
[3]杨清虹,姜明娇,税玉兰,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
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