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陈雪男 李军鹏
[导读] 目的:研究对重症监护(ICU)心脏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策略
        陈雪男  李军鹏  
        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 威海 264300
        摘要:
        目的:研究对重症监护(ICU)心脏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策略。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的ICU进行过心脏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各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对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两组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2%,对照组为76.4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来看,观察组都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时间也晚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ICU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时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是值得用于临床和推广的措施。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呼吸道护理;护理策略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发展与转变,优质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可对医患交流与沟通产生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恢复。因此,对重症监护室(ICU)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重症监护室实施心理护理的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为改善ICU心脏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对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的ICU进行过心脏手术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并与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在各方面数据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的ICU进行过心脏手术的患者,所选择的患者中排除了同时接受过其他手术的患者以及具有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研究方法采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为(45.21±1.40)岁,患者体质指数(20.82±2.72)kg/m2;对照组患者40例,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为(47.16±1.40)岁,患者体质指数(23.48±1.72)kg/m2。本研究以取得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资料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补液、营养补充、抗感染治疗等医院常见的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集束化的护理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人员的培训。在进行集束化护理之前,需要前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保证护理人员的操作符合相关规范,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考核,对护理人员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更正[1]。(2)护理的实施工作。护理实施的工作内容包括口腔护理、管路护理、气道湿化护理以及体位护理。在进行口腔护理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患者的心理护理;在进行管路护理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持呼吸机管路的清洁和畅通,在护理之前需要对呼吸机进行检查;在进行气道湿化护理时,需要注意患者肺部的分泌物,根据患者肺部分泌物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如有必要,还需采取雾化吸入措施;在进行体位护理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翻身幅度不宜过大,并且要预防相关肺炎标准体位。(3)术后措施。在手术后,还需要关注引流管的引流情况,保障患者术后不受感染,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一方面,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前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既能够消除患者内心的陌生感和戒备心,还能够时刻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疏导和安慰;其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ICU的基本情况。

多数患者认为自己进入ICU多是因为自己已并入膏肓,从而产生众多消极情绪,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进入ICU是为了更准确、方便的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进行观察,以利于其病情的改善和恢复,同时还要告诫其家属陪护患者只能在陪护室,不能进入ICU病房,并向其解释原因;最后,提前向患者讲解一些进入ICU的情况,以免患者进去之后身体和心理上会产生不适,患者进入ICU后,为了更加准确监测患者的情况,全身会带着多种导管,如呼吸机导管、留置导尿管、颈内静脉插管、电极片连接监护仪等等,尽管全身不舒服也不能将其拔掉,而且对于一些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有时会借助机械机供氧,无法说话,此时可用手轻轻敲打床沿,医护人员陪护在旁就会听到。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采用满意度量表的形式来进行评价,满意度量表采用百分制形式,达到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0之间为满意,70-80之间为一般,60-70之间为不满意,60以下为非常不满意。同时,引流管放置、IC停留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时间也作为数据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ξ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根据数据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相对对照组要高出许多,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2%,而对照组只有76.4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时间比较
        可以看出,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来看,观察组都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时间也晚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心脏手术对身体的创伤较大,并且需要体外循环的帮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几率比较高,造成对预后的影响[2]。因此,在心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是能够有效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在ICU心脏手术中,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是手术的重点内容之一[3]。?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注重患者心理变化并实施心理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耐心、细致的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和安慰,对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患者进入ICU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进行对比和比较,结果发现前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9.33%,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9.33%)。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优质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和恢复的一项重要环节,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医学中进行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综上所述,对ICU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时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并有效推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时间,是值得用于临床和推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晓蓉.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8(19):216-216.
[2] 邝焕明.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09-411.
[3] 刘林.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52-354
        [4]安婧旻,解璐.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9,17(5):32-33.
        [5]赵静.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8,16(5):28-30.
        [6]陈英华,钟桂兰.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74):27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