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芳 杨菊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 研究肺癌手术患者采取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8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促进肺癌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关键词] 肺癌手术;生活质量;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
在临床实际中,肺癌是一种常见的高发性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病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身体健康都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生命安全亦受到威胁。目前,导致肺癌发生的因素较多,而这与患者所处的环境、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患病之后,应及时对患者展开治疗,其主要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方案,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肺癌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但手术治疗后的肺癌患者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如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于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展开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1]。该文主要研究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康复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58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组,每组29例,资料: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5:14,年龄在43~72岁之间,平均年龄(50.6±2.8)岁;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为16:13,年龄在42~74岁之间,平均年龄(50.3±2.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肺癌手术指征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能够配合此项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精神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完善术前准备并对患者进行药物、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取得患者对手术及其术后康复锻炼的配合,若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1.2.2 观察组应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
(1)术前。由于在肺癌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较高,因此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讲述吸烟的危害,引导患者做好戒烟工作,并在戒烟后14天开展手术治疗;每日指导患者使用复方氯己定溶液进行漱口,加强口腔清洁卫生工作;教会患者和家属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指导其正确咳嗽、咳痰。
(2)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具体方法:①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仰卧、半卧或坐位,将一只手放在腹部,另外一只手放在前胸部,全身肌肉放松,平静呼吸。呼吸时使上腹部活动,而保持胸部不动。每日训练两次,每次10~15min。熟练后可在上腹部压0.5-1kg的砂袋或书等物,练习腹式呼吸,并增逐渐加训练的次数和时间。②缩唇呼吸:根据身体状况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先缩唇,腹内收,胸前倾;缩唇时收拢嘴唇呈鱼嘴状,缩唇的程度以能接受为宜。然后由口徐徐呼气。此时切勿用力,呼气以15~20cm远的蜡烛火焰被吹倾斜而不熄灭为标准。然后闭嘴,用鼻吸气,并尽量挺起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与吸时间比例为2∶1或3∶1。每日锻炼两次,每次10~20min,每分钟做7~8次缩唇呼吸。最好选择在空腹时训练,并配合腹式呼吸一起锻炼。③吹气球训练: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吹气球,吹不动时,停止吹气,鼓励患者每天进行5~6次,改善肺活量。④咳嗽、排痰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作5~6次深呼吸,屏住,尽可能慢慢呼气(胸腔下部或腹部应下陷),第二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然后用力从胸部深度咳出(不是从口腔后面或咽喉部咳出)痰液。⑤叩背:操作者手掌并拢呈空心状,用力适度,避开切口和脊柱,自下而上、自外而内叩击背部,每1~2h一次,咳出深部痰液,有利于肺扩张。⑥雾化吸入:患者取半卧位,调节氧流量5~10L/min,患者手持雾化器,把口含部放入口中舌根处,紧闭口唇,嘴巴深吸气,可使药液充分达至支气管和肺内,吸气后再屏气1~2s,则效果更好,缓慢用鼻呼气,直到药液喷完为止,一般需15~20min。每天2~3次。雾化前后予拍背、协助咳嗽咳痰、漱口。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2]。
(2)生活质量指标参考KP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分析,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身体活动更正常,症状更轻微[3]。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肺癌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我国每年因为肺癌死亡的人数在60万左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肺癌疾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吸烟、大气污染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所以在临床中要提升对肺癌疾病诊治和术后康复的重视,肺癌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对患者开展系统化的呼吸道护理干预,尽可能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5]。
系统化呼吸道护理模式对患者产生的积极影响较为明显,能在术前、术后给予患者更为科学规范的护理,以改善呼吸道黏膜情况,提升支气管分泌物排出速度。该模式能够帮助患者在术前改正不健康的习惯,例如吸烟等,为手术治疗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用复方氯己定溶液漱口等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数量,以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同时教会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加快患者的肺部恢复速度;术后,开展呼吸功能锻炼等能够改善患者肺部状态,避免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能够加快引流管拔除的时间,更好地改善身体状况,满足出院的条件。当然,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视,进行对应的心理疏导等,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更好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的康复指导[6]。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冰, 任梅香, 宁世杰.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7):927-930.
[2]杨文华, 张晓蓓.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 26(5):100-103.
[3]张海燕. 预警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v.25(3):166-167.
[4]陈翠珍, 卢佳燕, 张小真.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9, v.30(1):138-140.
[5]潘梅英, 熊浪, 潘虹,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6(1):165-168.
[6]张琦婉, 吴林珂. 5A护理干预对肺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率及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20, v.44(2):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