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杨菊花 顾芳
[导读] 目的 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杨菊花 顾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 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方法 80例晚期肿瘤患者,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临终关怀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服务临终关怀模式,对比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终关怀模式,可降低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及不适感,显著提升生存期内生活质量,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应用效果显著,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晚期肿瘤;临终关怀;生活质量;应用效果
        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难题,目前仍没有确切根治方法,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且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巨大痛苦,同时感受到死亡威胁,存在极为严重的精神压力,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状态。本阶段患者治疗的重点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疼痛感,能够让患者安详地离开,因此护理工作质量在此阶段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现阶段,医疗机构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为此,本次研究对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临终关怀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中筛选80例纳入本次研究,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区间48-80岁,平均年龄(62.82±2.45)岁;观察组(n=40)男女比例为3:2,年龄区间48-82岁,平均年龄(63.04±2.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终关怀护理: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疾病变化,给予用药、饮食及生活指导,遵照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护理人员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护理要求。
        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临终关怀模式:(1)晚期肿瘤患者负性心理,如绝望、抑郁、焦虑和烦躁等较为明显,责任护士密切观察及时和患者进行交流,必要时邀请科室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责任护士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怀,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提升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倾诉,从精神层面摆脱惧怕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放松训练、催眠、按摩等;和患者进行有效交流,还可以指导病友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抛弃担忧、绝望等思想包袱,必要时给予死亡教育,确保患者安详、平和地度过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2)综合考虑本阶段存在的生理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根据疼痛情况合理选择减轻疼痛药物,使用吗啡缓释片、羟考酮、芬太尼贴剂等阿片类药物缓解疼痛;还可以利用按摩、针灸、听音乐或是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疼痛;长期卧床患者缺乏自理能力的,要帮助患者勤拍背、多翻身,为患者清洁身体,定期将床上用品和衣物进行换洗,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3)对进食困难的晚期食管癌、肺癌等患者,合理补充营养,提供能量;可以正常进食的患者需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保持患者心情愉悦;(4)患者家属承担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其进行疏导和劝慰,引导家属在患者最后时光中耐心陪伴,不要留下遗憾。
        1.3 指标观察
        利用自制问卷开展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100,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100%-不满意率=总体满意度[2]。
        评价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参照肿瘤患者EORTC QLQ-C100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身体情况、情绪状况、家庭作用、认知情况,每项均为100分,分数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评定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疼痛(依据NRS评分法判定):轻度(0-3分),中度(4-7分),重度(8-10分)。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输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接受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接受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为P<0.05。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两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晚期肿瘤也就是肿瘤已经进展到终末期阶段,患者需要同时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以及将要走向死亡的恐惧,容易滋生不良心理,表现为过度的紧张、恐惧甚至是抵触治疗或是做出一些极端行为[3-4]。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尽量缓解不良心理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引导患者积极面对,尽量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存质量[5]。临终关怀是一种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专业护理服务模式,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能够运用科学、有效、全面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耐心的照顾和细致的护理。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优化和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重视满足患者精神和心理层面需求,从而能够提升患者配合度,避免消极心理状态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及个体化等优势,临床应用效果理想[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终关怀模式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综上可知,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终关怀模式,可降低疼痛程度提升其生存期间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婧, 高岚.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价值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v.30;No.283(7):191-193.
[2]李君. 疼痛护理联合临终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14):2669-2670.
[3]陈丽芳. 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2):49-50.
[4]刘华兰, 王建华. 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4):148-149.
[5]叶芃, 于凤媛, 李迎春. 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35):88-90.
[6]费日杰. 临终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33):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