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张伟
[导读]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张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二十八病区         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6月诊治的4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完全依从者156例,治疗依从性为82.1%;实验组完全依从者197例,治疗依从性为96.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依从性;个性化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患者多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腹痛腹胀等症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人数超过90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占比约为1/3。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强、治愈难度大、并发症多等特点,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在门诊医生进行病情诊察的基础上,有必要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只有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培养乐观心态,才能加快病情恢复、提升治疗效果。我院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了个性化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6月,诊治的4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240例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113例,年龄区间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48.5±3.4)岁;实验组的240例患者中,男性125例,女性115例,年龄区间为21-74岁,平均年龄为(46.2±3.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用药,定期进行保肝治疗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患者来到门诊后,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介绍我院在治疗该病的经验与优势,打消患者心中疑虑,对接下来的治疗保持自信心。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期间服用药物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防止患者出现担心和恐慌。
        (2)通过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包括患者有无其他病史,或是正在服用的药物,了解这些药物和慢性乙肝治疗用药是否有冲突。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于有吸烟、饮酒等习惯的,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习惯。了解患者饮食习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有厌油的症状表现,除此之外还要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清淡食物,禁食辛辣、生冷食物,减轻肝脏负担。
        (3)在诊察时,医护人员除了告知患者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外,还应将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同时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如果在用药后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或是其他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就医。通过电话回访等形式,引导患者对康复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护理方案。在诊察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负面情绪,如果存在抑郁、悲观等心理,应做好心理干预。
        (4)诊察结束后,针对一些老年患者,再次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留下的电话号码,定期与患者进行联系,帮助患者养成规范用药的习惯,避免病情复发。每隔一段时间通知患者到医院进行复诊,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长期跟踪。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主要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三个指标,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n ,%)表示计数资料,用x2来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240例患者,完全依从者156例,基本依从者41例,不依从者43例,治疗依从性为82.1%。对照组的240例患者,完全依从者197例,基本依从者35例,不依从者8例,治疗依从性为96.7%。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发病率高、治疗过程长的特点。一旦患者发病,需要长时间、持续的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无法长时间坚持规范、系统的资料,进而导致病情发展到肝硬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除了患者自控意识、自律能力差,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开展健康宣教,或是帮助患者改正不良习惯,也是导致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仅要忍受病痛折磨,还会产生负面心理,不能完全信任医护人员和积极配合治疗。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患者自身的康复。
        因此,医院门诊的医护人员在诊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做好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显得尤其必要。护理人员首先要通过拉家常、闲聊天等方式,主动的拉近与患者的情感距离,双方之间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关系。在聊天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患病时间、病情发展,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注意通过患者的语气、神情等,掌握患者存在的担忧。然后通过本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例,告知患者此病可控、可治,让患者树立起自信心,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这也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基础条件。在诊察期间,护理人员通过开展科学宣教,让患者对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规范、及时用药,提升治疗效果。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掌握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通过患者的自我评价,掌握病情变化。让患者直观的感受康复进程,保持信心。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完全依从者156例,基本依从者41例,治疗依从性为82.1%。采取个性化护理的实验组,完全依从者197例,基本依从者35例。治疗依从性96.7%。实验数据表明,实验组超出对照组14.6个百分点,效果显著(P<0.05)。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改善治疗效果、加快病情恢复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冰,白黎.提升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12):2169-2171.
[2]黄圣雁,陈峰英.延续性护理干预对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02):38.
[3]张希玲,王静.电话回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3):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