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学进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吴超君
[导读]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吴超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中医学是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当腰椎间盘的纤维出现破裂时,髓核组织就会突出,对硬脊膜和相应部位的神经根带来刺激,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要想在此背景下,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需要在中医药学角度,完善和优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学;进展分析??
        我国中医学发展悠久,但是其中并不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症。然而,在古代中医学中对腰间盘突出所导致的腰腿疼痛问题,已有了一个基本的研究。现代化中医学,主要根据患者的病理和发病机制等多种内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将其归类“腰疼”和“痹症”的范畴中。基于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的学者提供借鉴价值。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还被叫作腰椎纤维破裂症。在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时,发现腰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变,或者是在外力作用下所引起腰椎间盘内出现外压力的平衡失调,导致纤维出现破裂。在一般情况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患者能够经非手术的方式治愈。
        还有一些医学人员对治疗原理进行了分析,发现并没有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原位,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椎间盘组织和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如果要想缓解相关的症状,需要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积极采取措施消除神经根的炎症,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年轻和初次发作的患者,他们症状如果较轻的话,在休息完成后,其基本的症状就能够自行缓解。但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需要进行非手术处理[1]。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特点
        在临床治疗上,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成为骨科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中医学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将其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风寒痹阻类型的患者,其会出现腰腿疼痛和怕冷等多种情况,患者在生活中会受到寒冷的刺激,尤其是在阴雨天气,患者的症状会不断加重,此时患者身体肢体也会出现发冷情况。如果喜欢温暖环境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就需要考虑自己是不是风寒痹阻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其次是湿热阻滞类型的患者,他们在出现腰腿疼痛症状时,肢体还会出现发热和心烦等情况,遇到炎热天气,或者是三伏天,相关症状更会明显加重。
        此外,气滞血瘀类型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腰腿疼痛等情况,如针刺样的感觉相似,其疼痛会在夜间加重,需要综合考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治疗方式。最后就是肝肾亏虚型,中老年人发生此疾病的几率比较高,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会表现出腰腿疼痛和肌肉萎缩等症状,为了对其进行更好治疗,需要在此病症的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治疗内容
        (一)中药内治
        这种方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之一,需要结合患者的发病原因 和病机,主要应用中医疗法对此疾病的病因进行分类,将中药内治方法进行科学应用。如果发现患者的腰腿疼,是由外伤导致的,这个时候患者还出现气滞血瘀,需要应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可以对患者使用仙方活命饮,或者是与血汤联用,然后组成仙复汤,其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同时,还有的中医学研究结果发现,应用此方可以对患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进降低,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缓解患者的神经水肿和肌肉痉挛等基本病症[2]。
        如果患者是由于劳损所导致的,其血脉还会有凝涩感。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进行舒筋活络治疗,合理应用舒汤。其药方中主要有:丹参、桑寄生和熟地等药材, 每日的用药剂量为1剂,需要持续一个疗程。
        在此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肝肾不足和筋脉失养等情况,需要对患者应用补肝肾和强筋骨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杜德元采用了独活寄生汤,对其进行适当加减,不断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用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其本身不仅具有强筋散寒和补气血作用,还可以祛风除湿。此外,由于导致此疾病的因素是风寒引起的,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祛风散寒,从而保证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二)中药外治
        中药外治的方式比较多,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时,一般会应用中药熏洗和膏药外贴等方式。特别是在使用中医外置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皮 肤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药效,将其直接作用病灶,进而起到肢体化瘀等效果.
        (三)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解剖位置上的微小异常进行合理调整,主要目的是减少对患者神经和血管的影响。同时,对患者进行手法治疗,还能够对患者局部组织的血液循进行有效改善,对患者紧张的肌肉,或者是痉挛的肌肉进行有效缓解,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因此,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手法治疗已经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方式。
        (四)针灸治疗
        针灸是我国中医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历史,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手段,可以促进患者神经的新陈代谢,消除患者的神经炎症,改善患者的神经微循环情况,对患者的镇痛神经的通路和递质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不断提高治疗效果[3]。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经脉循行的路线进行针刺,缓解患者的疼痛,发挥其活血化瘀和舒筋作用,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学的治疗方案。
        (五)综合治疗
        由于中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比较多,为了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综合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孙庆等人在对此方式进行研究中,需要对急性期患者应用中药,在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的基础上,缓解他们的疼痛。
        此外,还可以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选择放松类手法进行辅助治疗,然后应用中药熏敷,主要配合和引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操作[4-5]。此外,综合治疗方式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避免治疗不当等因素对患者所造成二次伤害,将多种中医学治疗方式进行联合运用,不断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质量,优化中药的治疗方案。
        四、康复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
        患者在此期,会出现明显的神经根水肿和无菌性炎症,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加重,需要以卧床休息为主,但是其卧床时间不能超过1 周,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活动。此外,还可以进行理疗,但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禁用温热疗法,其牵引距离不能过大,其中的时间不能过长。同时,护理人员在应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时候,需要以肌松类手法为主,避免腰背部等张运动训练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
        (二)恢复期
        到了恢复期,就可以应用温热物理进行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其手法治疗主要以松动手法为主,进行腰背肌的肌力训练,有效改善腰椎的稳定性,减少他们腰背的受力。在中医学角度分析,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基本情况,可以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6-7]。
 结束语
        总之,我国中医学发展悠久,具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强此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应用,可以结合患者的不同病症类型,对其进行治疗,发挥其镇痛神经通路作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症状,进而保证中医学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范思佳, 刘传耀, 黄兰芬,等. 电针推拿联合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1(3):243-247.
[2]徐毅高, 周红海, 陈龙豪,等. 单纯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 29(5):784-787.
[3]何锦, 唐东昕, 吴晓勇,等. 苗医弩药液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 37(10):176-180.
[4]冯传博, 赵爱侠, 李玉奎,等. 复方乌头微乳剂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 37(12):180-184.
[5] 李笔锋, 王思灿, 黄国星,等. 椎间孔镜技术联合中医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10(1):31-33.
[6] 冯涛, 张丽萍. 针刀松解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模型大鼠镇痛与抗炎效果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6(8):1213-1218.
[7] 吴萌萌, 蔡圣朝. 通脉温阳灸联合氯诺昔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30例临床观察[J]. 安徽医药, 2019, 23(9):1875-1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