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   作者:粱丰战
[导读] 股骨粗隆间骨折还可称为转子间骨折
        粱丰战
        北流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北流市  537400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还可称为转子间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基底至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老年群体身体各项机能发生退化,抵抗能力较弱,极易发生此病,患者多表现为患肢短缩、外旋畸形、疼痛、肿胀等不良症状,对其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且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极易引起不良并发症,增加致残率与病死率,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认为,对于此病,治疗应以防止髋内翻畸形为主要目的,手术治疗为临床首选方法,但患者年龄较大,需要卧床时间较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此,选取何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创伤较更小、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少,为临床一热点话题。现就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进行相关综述,旨在为临床更好的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供可靠性依据。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术;外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且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老年患者多具有骨质疏松症状,发生此病的风险较高,近些年来,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导致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症状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此症,临床多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术、外固定术三种手术类型,其中内固定术中,动力髋螺钉术、经皮微创加压钢板、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等比较常见,外固定术主要各类型的外固定支架,临床应用相对比较少。但有关采用何种手术治疗方式应用价值更显著,有待进一步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相关分析。
        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主要适用于高龄患者,此种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将人工假体植入,以替代患者病变的股骨头,使其髋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得到有效恢复,从而改善其关节活动。此种手术方式可提升患者骨折区域的稳定性、牢固性,促进术后身体尽快康复,还可有效避免骨折处出现不良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刘阳[2]等学者研究提出,治疗后,采用人工置换术手术的患者,其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下地负重的时间均明显较优,该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可使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肢的恢复,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出现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致死率与死亡率,短期疗效显著。夏正楠[3]等人报道显示,对75岁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骨水泥、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都可改善患者症状,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但生物型手术所用的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由此可得,采用此种手术治疗时,不同材料也会产生不同影响,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2、内固定术
        2.1髓外固定
        髓外固定术包括动力髋螺钉、经皮微创加压钢板、动力髁螺钉等多种手术方式,前两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其中动力髋螺钉手术通过加压患者骨折区域,再根据螺钉、钢板之间的抗内翻作用,从而起到治疗骨折的目的;经而皮微创加压钢板术可起到动静双重加压效果,在患者骨折病灶区域发挥作用,从而可保护其股骨外侧的骨皮质。但戚文元[4]等学者研究提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比较,防旋髓内钉(PFNA)对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创口较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对患者CRP、WBC、Cr等应激指标影响更小,治疗安全可靠,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司正涛[5]等人发现,与DHS相比较,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VAS(疼痛评分)更低,Harris评分更高,且手术引起的并发症更少,采用PFNA比DHS安全性更高,可促进患者肢体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2髓内固定
        陈灏[6]等学者探究发现,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4%,手术安全性更高,主要是由于PFNA与常规手术比较,其手术的设计与生物力学固定原理更加符合,可有效避免其应力集中,通过局部加压,便于进行局部的外翻,与生物力学更相近,此外,此种手术方式可减少钻孔的深度,避免骨流失。李国胜[7]等人报道显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此种手术方式仅应用单个螺旋刀片进行固定,可使其在股骨头、颈内的接触面积有所增加,提高稳定性;以锤击的方式置入螺旋刀片,可提高其固定锚合力,避免出现旋转、塌陷,提高了抗切出的能力。
        3、外固定术
        外固定术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应用三维多功能型、单臂组合型外固定架等,保护处理患者的手术区域,此种手术方式所用时间较短,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安全性较高。杨亚龙[8]等人研究发现,高龄人群骨质疏松程度较高,运动协调能力差,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几率较高。金永[9]等学者通过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对于此症,采用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极易引起髋部畸形、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此种骨折伤情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多分型。田雅峰[10]等学者研究提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方式,不需牵引床复位,具有简单快捷、麻醉风险低、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固等优势,可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4、总结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下肢骨折类型之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此症的发生主与患者股骨粗隆部位特殊的解剖结构具有直接性关系,高龄人群多患有骨质疏松症,且身体机能较差,若出现碰撞极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症状,且此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安全[11]。对于此症,既往采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预后不佳,而手术方式为临床治疗此症的有效方法,临床最常见手术方式为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手术禁忌症较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内固定术包括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两种,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改善患者骨折情况,但以上分析发现,与前者比较,后者所用时间更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应用价值更显著。外固定术通过借助三维多功能型、单臂组合型外固定架等材料,操作较为简单快捷,且固定效果更好,有助于促进其髋关节的尽快康复。
        由此可得,针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较多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骨折愈合,但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应根据其具体病情情况、身体状况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方案,以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文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联合PFN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9,25(4):629-633.
[2]刘阳,彭昊,黄冠予,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9,16(4):63-67.
[3]夏正楠,李军民,肖甲宇,等.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4):393-394.
[4]戚文元,黄晓东,张超群.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J]. 创伤外科杂志,2018,20(12):923-925.
[5]司正涛,杨永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3):105-107.
[6]赵灏,陈世宏,黄旭平.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8,26(12):962-964.
[7]李国胜,边朝辉,刘明礼.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2):169-171.
[8]杨亚龙,吴勐,张朝,等.急诊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4):380-382.
[9]金永,王文俊,陶振东,等.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不良反应与预后情况的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6):110-112.
[10]田雅峰,姚兴豹,杨刚,等.经皮外固定架和PFNA治疗老年高危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5):122-126.
[11]卜建文,吕云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1):4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