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兰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618000
在人的一生当中,儿童时期是最旺盛、最活跃的生长发育阶段,这使得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因此,在对儿童骨折进行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儿童骨骼系统比较熟悉,这样才能运用更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护理,促进儿童骨折患者的尽快康复,提升儿童骨折护理的质量。
1.儿童骨折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
儿童一旦发生骨折情况后,绝大部分患儿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哭闹、焦虑、喊叫等临床表现,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还在不断的发育过程中,有着较低的耐受力,发生骨折之后,会给患儿带来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在这样的疼痛刺激下,会让患儿产生哭闹、喊叫、踢打等行为。骨折后的儿童有着比较差的心理承受力,十分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惊恐等不良情绪,特别是需要进行独自手术的儿童,会进一步加剧其恐惧和焦虑的情绪。除了哭闹、乱动是骨折儿童集中表达不良情绪的方式外,还会不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独立感,这样会使得儿童在缺乏成熟思想的情况下产生较强的自主意识,变得很有主见,在这样思想意识的作用下,会使儿童骨折患者不想被约束,从而造成骨折后十分明显的焦躁、叛逆情绪。
2.骨折儿童应该如何进行护理
2.1心理护理措施
通过分析骨折儿童的临床表现,可以看出对骨折儿童一定要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此,需要护理人员对骨折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全面的了解,有着较高的心理护理技能,能够运用一些心理护理方法,比如,心理暗示法、教育疗法等。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各项技能,动作要快速、精准等。依据骨折患儿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说明,逐渐获得骨折儿童的信赖,使患儿能够提高相关护理工作的配合度。若是有些患儿非常的不配合,护理人员可以让配合度好的患儿做示范,来对其心理的恐惧进行消除。
护理人员在初次接触患儿的时候,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态度,要给患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尽可能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氛围,这样有助于调节患儿的紧张情绪,消除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惧怕情绪。骨折儿童刚来到医院,对周围的环境比较的陌生,再加上骨折后的疼痛,会让患儿产生不安、恐惧、焦虑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用爱心、耐心去关注和帮助每位患儿,对其不良情绪进行消除。对于年龄大一些的骨折儿童,可以运用合理的言语来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尽快消除他们的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于儿童患者比较关注他人的看法,对此,护理人员可以将身边发生的实际例子讲给他们,提高患儿的抗压能力。特别是那些伤势比较严重的患儿,更要增强心理干预,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消除他们的恐惧感,增强康复的信心。
2.2皮肤护理
由于儿童骨折患者的年龄通常都比较的小,有着比较娇嫩的皮肤,因此,患儿的皮肤容易破溃,从而引发感染,并且这样的感染比较容易扩散。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借助石膏等固定物,来保护皮肤,避免造成擦伤。若是骨折患者是年龄较小的幼儿,需要护理人员重视排尿后尿温性皮炎的发生,这就需要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石膏受到污染,要注意清洁患儿的全身皮肤,清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动作的轻柔。此外,还要防止蚊虫对患儿皮肤的叮咬。
2.3饮食护理
骨折儿童需要对损伤组织进行修复,这就需要为骨折儿童补充丰富的营养,通常儿童患者有着比较快的代谢,这就需要重视骨折儿童患者的饮食,只有饮食的科学合理,才能更好地加快骨骼的愈合。护理人员需要依据骨折儿童不同情况,给予更加合理、更加适合的饮食建议。对于骨折早期的患儿,需要多让患儿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还要注意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比如,这个阶段的患儿可以多吃鱼肉、肝、新鲜的蔬菜等,不能吃生冷的食物、油炸的食物以及辛辣的食物。在恢复骨骼的时候,一定要让患儿多吃一些强筋健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肉、骨汤等。
2.4合理的功能锻炼
对于上肢骨骺损伤的患儿,在骨愈合之后,就可以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对于下肢损伤的患儿,需要先对其关节功能进行恢复,之后在进行负重训练,由于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只要患儿感觉到不痛就会对肢体进行自动的使用,通常都不会产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这就使得一般都不会运用到系统的康复治疗护理。但是儿童骨折患者在早期损伤的时候,由于有着非常强烈的疼痛、恐惧等,使得难以进行早期的锻炼。因此,在让患儿进行锻炼之前,需要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在取得患儿信任的基础上,指导患儿进行锻炼,在锻炼的时候,需要运用镇痛药物,这样能够降低患儿的痛苦,尽可能使患儿的初次锻炼能够成功。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形式的趣味性,可以利用儿童喜欢的玩具,增强患儿的主动意愿。在后期锻炼的时候,由于疼痛慢慢消失,患儿会缺乏对伤肢的自我保护,容易发生过度的活动,这会造成再损伤,因此需要格外关注。
对于骨折后的儿童,护理人员需要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采取更加合理的护理措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促进患儿的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