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霞
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 贵州 乌当 550018
摘 要:疫情,一旦出现,处理便刻不容缓。如非典与新冠肺炎,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初期认知不足及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等问题,导致了其蔓延。随着感染人群的迅速增长,各地区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压力巨大。如何充分做好疫情医疗救治和防控工作,是医护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的课堂。鉴于此,本以新冠肺炎为例对疫情医疗救治与防控工作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疫情;医疗救治;防控工作;开展策略
在疫情的救治与防控中,为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交叉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降低疫情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我们需通过优化流程、组织培训、加强防护、规范消毒等感染控制策略,确保疫情医疗救治与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调配资源以全力组织医疗救治工作
1、统一调配床位资源
密切关注应急床位能否满足患者收治需要。独立设置发热门诊进行新冠肺炎病例筛查。疑似病例、确诊的普通型病例和危重症病例分开收治,落实分类救治原则。早期应急工作集中在一栋楼内,新冠肺炎患者的所有治疗,甚至包括分娩和手术,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均在楼内完成,走独立的通道,避免与其他患者交叉感染。腾挪出去的科室,在评估医疗流程和院感风险的基础上,与其他科室共用病区。随着机场、车站各出站口入境人员筛查增加,医院又腾挪更多床位用于应急。作为定点医院,要预备一定数量的应急床位处于空床状态,避免新确诊病例无处收治隔离。
2、及时、合理调配医务力量
因为应急任务使感染科病房规模明显扩大,且由于隔离区防护升级导致的人力需求增加,需要从全院调配医务人员增援。人力资源调配主要考虑医疗救治能力和防护经验。在调配医生时,保证每个应急科室都配备感染科、呼吸科和中医科专家。护士配备时,要求每个护理班次都配备有隔离防护经验的护士,负责监督和指导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区时规范穿脱防护服。由于新冠肺炎患者相关检查需要与普通患者分开,针对检验科人力不足,从实验室和病理科抽调人员予以补充。后期因危重症患者增多和承担机场、车站各出站口筛查任务,医院开始接受外部支援的医务人员。
3、加强发热门诊安全管理
为了缩短等候时间,增加接诊医生护士,增加核酸检测批次和CT检查场所。发热门诊室内区域限制患者数量,坚持每天3次环境消毒,诊室严格落实一患一消杀制度,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室外搭建帐篷供筛查人员等候,开放157张床位供等候核酸结果。提供志愿者服务、生活服务和人文关怀,告知筛查流程和预计等候时间,加强发热门诊区域安全管理,确保筛查人员不自行离开。从诊疗流程的关键环节入手测算发热门诊最大负荷量,根据测算结果与急诊科120转运处沟通,确定每天转送数量,以保障良好秩序。
4、强化重症救治能力和力量
传染病疫情引发社会恐慌的重要原因是传染力强和病死率高,因此,重视危重患者的救治意义重大,常态下需要加强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应急时,配备较强的医疗救治力量,中西医并重,实行中西医双主任查房,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普通型患者向重症发展。加强医疗救治管理,应用统一指标做好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每天统计危重患者数量,及时关注病情变化。强化重症病例会诊流程,每天组织院内多学科专家会诊,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二、慎终如始地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防控
1、积极开展应急培训
疫情发生后,医院需针对不同岗位,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分医院、片区、科室3个层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培训可多元化,如:现场授课、操作演示、视频会议、微信推送、医院信息培训系统等形式。对专科技能操作培训指定专门的培训点(要求足够宽敞及通风),分批次、分时间段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如新冠肺炎咽拭子标本采集法专题培训,有281名医护应急人员参加,将人员分成10批,每位培训者必须经过考核评价,确保合格率达100 %。
2、精准把握报送重点
一是多看。加强与疫情防控专班室的沟通,将所有可以内部传阅的文件同步给信息专班学习,及时了解中央和省市最新决策部署。跟踪“学习强国”平台和各大主流媒体发布的时政报道,关注本地媒体特别是融媒体上的舆论动向,细致梳理上级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
二是多听。列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视频调度会等重要会议,对领导意图、总体工作进展以及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紧紧围绕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组织专班人员进行针对性充电,切实提高履职能力。
三是多问。联络员坚持每天电话询问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的特色亮点或面临的矛盾困难,转交值班编辑汇总,作为每天采编信息的参考。与督查、统计等工作机构保持常态化联系,寻找线索,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同时,虚心征求各方意见建议,持续优化简报栏目设置、选题方向等。
四是多想。组织头脑风暴研讨会,由专班成员每人根据实际提前构思1到2个重大课题提交讨论,经过充分酝酿,形成近期信息工作要点,调度人员力量,有序落实到位。
3、全面加强信息服务
一是科学研判形势。争取医疗专家组支持,开辟专栏,邀请专家跟踪分析当前疫情,提醒救治病患以及防输入、防扩散等方面注意事项,就预防超长潜伏期、疑似病例提前介入治疗等特殊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二是聚焦一线动态。用“一句话新闻”形式,整理各专项工作组最新进展,方便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地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阅。详细了解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等情况和遇到的困难问题,为服务保障前方提供第一手信息。
三是交流经验做法。紧盯防控工作不同阶段需要,挖掘基层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启发和参考作用。第一时间推送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派驻工作组助力复工复产、开展网上招聘促进本地就业等信息,总结的一些做法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得到广泛推广运用。
四是如实反映问题。敢于直面矛盾,及时向上反馈各地各部门难以自行解决的困难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其中,面对外出务工人员“出不去”现象,较早作出反应、进行呼吁,促进各地抓紧与主要劳务输出目的地对接,采取定制班车、出具居家隔离健康证明等措施,有力保障务工者安全快速返岗。
4、严格规范工作流程
一是打造高效团队。疫情信息时效性强,信息专班时刻在与时间赛跑,一般都是周末无休、连夜采编信息,压力大、担子重。为合理调度力量,专班建立轮岗制度,成立两个工作团队,轮流开展工作。从领导批示、上级采用等角度进行团队绩效评价,急难任务双方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形成良性竞争与紧密合作并存的工作格局。
二是狠抓审核把关。准确权威是信息的生命线。信息专班明确各位联络员归口管理所负责板块、条线的工作内容,保持数据口径、名词表述前后一致。所有信息按照重要程度,分为普通信息、重要信息、敏感信息三级,分别由栏目编辑、团队负责人、专班主任审定,层层压实责任。
三是做好保密工作。严肃保密工作纪律,严禁在互联网传输、处理、存储敏感内容,不图省事、不搞变通。信息简报印发前,严格执行保密审查程序,限定分送范围,确保信息服务安全有序。
三、结语
疫情发生后,医院需统筹规划、优化流程、组织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正确采取防护措施、全面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医患安全。当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反弹、全国各地依然存在疫情输入和反弹的风险时,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补齐短板,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医务工作者不畏艰辛在探索中前行,期待医学界有更大的发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燕凌,王雯哲,王健.重大疫情防控的政府干预行为与优化策略——基于博弈论视角和中国2013年H7N9防控实践[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61-66.
[2]张刚.疫情对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影响的思考[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34(4):37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