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梅毒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比较讨论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   作者:王晓静 郭晓英
[导读] 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王晓静 郭晓英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2种梅毒检验方法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皮肤性病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梅毒疾病患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检测,分别作为观察1组、观察2组。比较2种梅毒检验方法的检测阳性率以及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梅毒疾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测后,检验阳性率方面,观察1组的阳性率为98.75%、观察2组的阳性率为87.50%,P<0.05;检验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方面,观察1组的敏感率为98.75%、特异性为97.50%、阳性预测值为98.75%,均高于观察2组,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疾病检出阳性率高,是优选检验手段。另外,为了提高疾病的检验效率,可以视情况进行联合检测。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梅毒检验;检测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
        
        梅毒是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粘膜接触、母婴传播等感染,随着病情加重患者有较多的并发症、较高的致死风险。针对此类传染病,临床主张尽早诊断、干预,以积极控制病情、并发症。本文就我院皮肤性病科2018-2020年期间的梅毒疾病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3月-2020年,总计80例,均为梅毒疾病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参与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其他传染疾病患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4.50±10.50)岁;患者梅毒分期情况:一期患者40例,二期患者15例,三期患者5例,潜伏期20例。分别采取2种方法检测,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检验方法
        抽取梅毒患者空腹静脉血(5ml),静置5min后进行血清分离处理,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检验。
        观察1组:包被板条孔内加50uL待检,设置印象、阳性、空白组,于合适温度(37℃)温育,时间为1h,3组各添加酶标记物(50u/L)混匀后继续温育(37℃)30min,洗板后于每孔内加入底物缓冲液(50u/L),进行酶标仪器读值。
        观察2组:加样卡片圈内加血清50u/L,加入抗原后均匀晃动,以试剂盒内置针头滴加抗原液(1滴),卡片置于立体脱色摇床上进行震动摇匀、100r/min。
1.3观察指标
        统计梅毒疾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检验后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导入计算梅毒疾病患者研究数据,P<0.05情况下有统计学意义。检验阳性率等计数资料占比率以例(n)、率(%)描述,采用(X2)进行检验。
2 结果
2.1检测阳性率分析
        80例梅毒疾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检验后,观察1组、观察2组对应检验阳性率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观察1组阳性率大大高于观察2组,P<0.05。

3 讨论
        梅毒属于乙类防治病种,近年来患病率呈持续攀升趋势,患病早期阶段侵犯皮肤、粘膜,晚期累及心脏血管、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患者永久性损害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并发症、死亡风险[1]。另外,疾病具有病程长特点,越早诊断、防控,患者病情控制状况越好,生存状况越佳。所以,对疾病诊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清学检测是主要方法,提高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灵敏度、准确性是关键。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简单,敏感性好,费用较低,短时间内得出分析结果,主要梅毒早期治疗[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检测操作简单且用时短,但是检验工作中易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导致疾病检出效率不高[3]。相关研究指出,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梅毒检测,检测准确率高,助于患者临床早期治疗、提高患者治疗预后[4]。
        本文结果显示:经不同方法检验后,2组检验阳性率等结果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酶联免疫吸附法更适用于梅毒检验。
        综上所述,梅毒疾病一直呈多发趋势,预后情况差。梅毒检验中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敏感性、阳性率高,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可以进行联合检验,以促进患者早期疾病防控。
参考文献:
[1]赵丹丹.探讨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5):184-185.
[2]王欣俞,赵晋文,张延海, 等.四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抗体不确定样本的分析及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9,34(3):109-111,114.
[3]周晓玲,骆佳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6):52-53.
[4]张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价值的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4):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