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剖宫产单病种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   作者:刘俐(1) 刘丹(2) 林川(1)
[导读] 目的:就剖宫产单病种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进行了研究
        刘俐(1)  刘丹(2) 林川(1)
        南充市中心医院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1)
        南充市中心医院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客服服务中心(2)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就剖宫产单病种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院行剖宫产的单病种患者(40例),围术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甲硝唑等。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剖宫产单病种围手术使用的抗生素以二代头孢菌素为主,用药合理,术后手术部位无感染发生。结论:在剖宫产单病种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广泛且关键,药物选择合理性等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剖宫产;单病种围手术期;抗生素
        在临床中,剖宫产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式,主要应用于难产及某些产科并发症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极有可能出现母体感染,威胁母婴身体健康及生命,故做好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就极为关键[1]。本文主要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院行剖宫产的单病种患者(40例),对其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院行剖宫产的单病种患者(40例),年龄范围在19至38岁之间,均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指征,即骨盆及软产道异常、胎儿因素、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等。在研究开始前,患者及其技术均提前知晓了有关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术者使用的抗生素名称、使用频次,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根据相关标准合理评估抗生素应用剂量的合理性,仔细记录。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则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中,P<0.05表示满足了统计学条件。
2、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40例患者中,应用头孢呋辛钠的有10例,使用头孢唑啉的有5例,使用阿奇霉素的有9例,使用甲硝唑及替硝唑的分别有11例、5例。其中,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用药的有24例,术后用药的有16例,术中未追加抗生素,均术后3天内停药,切口愈合良好,手术部位未出现感染。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来,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剖宫产率呈逐渐提高趋势,为进一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就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四,剖宫产术切口为清洁-污染切口,极有可能受到污染,尤其是当产妇妊娠就具感染因素时,其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更高,从而影响术后恢复[2]。现阶段,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中,最为常见的手段就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有研究指出,相较于阴道分娩产妇,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其术后母体感染的几率较高,几乎是阴道分娩的8倍,故重视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降低或预防术后感染,缩短住院时间。
        一般而言,妇女的阴道及宫颈内往往存在大量的细菌,常见的有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肠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等,而在进行分娩,抑或是外科手术时,就极易出现上行性细菌感染[3]。同时,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感染,影响着母体健康,尤其是严重感染,还会危及母体生命。有研究指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实现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进一步预防产妇术后感染几率,这在促进产妇恢复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意义[4]。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预防性抗生素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产科医生术后感染的预防中,但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及方法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医院都选择了术后给药方式,抗生素应用评价时间往往在5天左右。有很多学者认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尤为必要,可实现对感染的预防,但术后开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观念已渐渐被摒弃。
        针对抗生素的选择,主要是在基于手术种类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等前提下进行,原则上要选择广谱、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价格较低廉等抗菌药物。在妇产科手术感染中,由于大部分为多种细菌感染,如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对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就需兼顾厌氧和需氧菌。有调查指出,抗菌药物应用具有起点较高的特点,且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占比较大[5]。同时,对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需对指征进行明确,如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感染等,单一用药的效果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往往需要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但值得注意的是,药物联用越多,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就越高,故联用是需确保药物方案的合理性,以尽可能的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另外,在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硝咪唑类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也愈发严重,从而就增加了生殖道菌群失调的可能性,加之乳汁分泌的影响,就会危及新生儿的健康发育[6]。因此,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需严格遵守相关应用原则,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规范给药途径,明确给药时间,以最大化消除影响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因素,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发现,40例患者中,应用头孢呋辛钠的有10例,使用头孢唑啉的有5例,使用阿奇霉素的有9例,使用甲硝唑及替硝唑的分别有11例、5例。其中,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用药的有24例,术后用药的有16例,术中未追加抗生素,均术后3天内停药,切口愈合良好,手术部位未出现感染。说明,在剖宫产单病种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广泛且关键,药物选择合理性等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坚,李萍,谢静燕,等.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23(1):60-61.
[2]刘炘,宋新文,许琼,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28(4):312-314.
[3]张静.本院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8(35):136-138.
[4]宋瑞,尹文光,牛绍利,等.291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19,16(1):103-105.
[5]杨俊霞.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9,47(18):230-1.
[6]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18,44(23):159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